Maybe,I am sensitive.
我對光線有一種近乎偏執的“挑剔”。每天睡覺前,我總會讓舍友把臺燈調暗一些,如果大家都關了臺燈睡覺了,我會感受到:黑暗如此美好,眼睛和大腦便毫無壓力地沉沉安睡;
我最喜歡夏日6點左右的世界,那個時候的陽光和溫度于我而言,是最舒服的;而每當中午走在路上時,我會對身邊的同伴說:真想戴墨鏡啊。(嗯我想戴哈哈)
我對白開水的溫度也有類似的挑剔。每次裝水,我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調節好冷熱水的比例,以達到當時對我來說最舒服的溫度。
我對冷暖也挑剔。特別是冬天。我會怕感冒,經常地,早上我會特意思忖一下怎樣穿不會感冒。然后,又不會太臃腫。
此時你大概會想要說出那個詞了,差點忘了,我對詞語的使用也挺挑剔的嘞,雖然我自知自身的遣詞造句能力也并非登峰造極。但我希望的是盡量準確傳遞我的感受。
我喜歡顧城的小詩,他擅長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字眼傳遞感受,這些詞語并不是準確的形容詞,而是一個個意象,每個人看到后都能有各自的感受。比如這首《門》: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墻”
我鐘情于這類并非準確,但至少不會造成誤會,并且引起不同讀者不同的心動的文字。當然,如果能夠十分準確、邏輯縝密,那也是極好嘛。(疑問待解:什么樣的邏輯才叫縝密,邏輯的高低之分是怎樣的。)
因而,每當同伴們討論起某個事件或者人物時,我有時總會反應遲鈍并且還有些淡漠。這時,其一我可能是還在腦海中搜索出最不會被人駁倒的陳詞,畢竟評價人和事跟做題不大一樣(沒錯,我對“沒有感知能力”的科學類題目經常沒有責任感,錯也錯得心安理得/哎我錯了)。我對于評價一個人和一件事通常十分小心謹慎,并且力求不出錯。
其二,有時候我可能是真的覺得那件事或者人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因為你也不是當事者,你無法做到感同身受,這時的評價對我來說顯得很無力,當作日常閑聊也可咯。
這時,你大概可以知道了,我是開不了大玩笑的人。并且,有些敏感。
敏感,這個詞看著就有點可怕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因為一句話就哭了”、“大家都不敢跟她玩了”等等比較負面的情況。所以,在前面的長篇累牘中,我一直有意先不提這個詞。這就像有人說你很大方/小氣,剛開始你可能并不是真的很大方/小氣,但耳濡目染以后,這其中的影響還是存在的。因此,我肯定不會一開始就自己給自己貼上標簽,然后又試圖跟讀者理清思路以讓他們自動撕掉,這對讀者來說,何嘗容易?
但這層考慮對于并不敏感的人來說,也真的就是“想太多了吧”,因為這才是大部分人所喜歡的輕松的生活態度。但是,其實對于敏感的人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態度。
適度的敏感,其實并不累。
在公眾號“迎刃”的一篇解讀敏感的文章中,他就很好地解釋了“敏感”和“過度敏感”的區別,我就直接搬過來,畢竟他已經總結地很好了哈哈(我懶):
(以下文字出自于公眾號“迎刃”的文章《敏感也可以成為一種健康的力量 | 過度敏感會侵蝕你的身心健康》)
“人們常常會把"敏感"誤認為"過度敏感"。而兩者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過度敏感"更應該被認為是一種情感的脆弱。當別人說出一句很無辜的話,然后被過度敏感的人曲解成另外一種意思,然后導致了不好的結果。
而如果長期這樣,那也會讓你感到長期處在陰霾里,導致大家都不敢說話。所以久而久之,大家總是把“敏感”標記成一種負能量。而敏感被簡單地劃入過度敏感的范疇中。
古龍說過,這就是人類的通病,在一個人自覺渺小生出自卑的時候,他的心情就會分外敏感,受不得一絲刺激,若他心中坦然,他就會知道人家這句話根本不是問他,更沒有瞧不起他的意思。
總之,適度敏感有益,過度敏感招人煩。
“敏感”可以轉化成一種健康的力量
Talent Development Resources系列網站的創始人Douglas Eby認為,敏感的人擁有以下五種特性,而這些都是能讓人變得更好的力量:
1. 感官細節。
敏感的人的突出優點之一,是他們豐富的細節感官能力,能容易察覺生活中的各種細節,比如衣服質感的細微變化,食物烹飪時發出的香氣,樂器發出的美妙音樂,大自然中顏色的微妙變化,甚至是人們走路,或者是車輛開在路上一些小細節。這些微妙而細微的刺激,可能對于他們來說,確實強烈的。
而這些對細節察覺,會產生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欣賞。會更容易發現生活中的美,然后清楚的知道,對生活要充滿感激,從而更加能夠體會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
2. 意思上的細微差別。
敏感的人還能容易察覺到,別人表達意思上的細微差別,從而更謹慎地采取行動,以及更小心地去選擇,以及仔細地考慮可能出現的后果。
3. 情感意識。
敏感的人比其他人更了解我們周圍環境,更加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內心的情感狀態,所以能更好地理解自己何時受到壓力,何時會被壓垮,以及何時需要安靜,使我們去面對困難,而不是去逃避。而這恰恰說明,他們比其他人有更能照顧好自己的潛力。
4. 創造力。
創造性的追求為高敏感的人提供了一個渠道,可以讓高敏感的人將精力放進從事更積極的事情上。當面對困難的時候,在藝術作品中表達自我的能力,可以為其強烈的情感提供出路。
5. 同理心。
敏感的人會很自然地,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在給別人認同感的同時,也會培養自己對人性的認識。此外,高敏感的人對虐待,忽視或者苛待他人的憎惡,讓他們更有動力去支持和維護所信仰的。”
摘引完畢。
這么說來,敏感也并不是很可怕嘛。另外,我覺得~其實并沒有一個人完全不敏感的,只是時間不同、觸發的點不同。
但是,敏感——這個調皮的家伙確實經常會帶來一些trouble,并且,更大的trouble是這個家伙偷溜之后常常留下一個爛攤子。
有的敏感是因為自己太在意別人的情緒,生怕別人生氣。對于這種敏感,我看到知乎上一個超過10000人點贊的答案是這么說的:
不要把別人的情緒歸因到自己身上!你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看著有點自私哦,但其實對于敏感的孩子來說,我認為是值得擁有的想法哈哈。當然,斷章取義不好,那篇回答的主旨其實是要告訴大家每個人的情緒都有一部分是來源于自身,并非都是他人造成,重點在于,先不要自責,給自己和別人一個冷靜的時間,再說。
有的敏感,是像我這種,敏感卻驕傲,在事發之后,還會跟對方不爽,覺得對方應該要接收我的敏感。當然,這是在對比較親近的人時才有如此傲嬌和自戀,以及自憐。其實有時候有那么幾秒會羨慕大大咧咧開得起玩笑的人,他們的快樂可以來得更快,悲傷也去得更快。
但是,還是要聽武志紅老師的話吶,正確的觀念應該是要放下自戀的小我,做到“空”,才能與其他存在的本真相遇。(好難啊老師)
插幾句“題外話”,我個人不會特意地去搜索那些如何讓自己過上一種有效率而成功的生活文章,它們有些確實是很有用的干貨,初衷是好的,并且結果通常也不會讓人失望。只是,我可以說是有點排斥“正能量”,我總是學不會下定決心去改變什么,我所欣賞的動機是首先要喜歡自己,而不是因為不喜歡自己的某一點而去做改變。當然,這在很多人看來,甚至我也知道,是略顯消極的不求上進,成效也是要很久才能看到吧。
可是驕傲如我,仍然向往能夠愛我本來的面目的人(偶像劇看太多了?),至少是嘗試去愛我本來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