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愛判處終身孤寂,不還手,不放手。
筆下畫不完的圓,心間填不滿的緣,是你。
2015年,電視劇《何以笙簫默》熱播之后,電影隨之上映,那英唱響電影主題曲《默》,那英對歌曲的演繹,讓人痛徹心扉,感同身受。
高曉松說:“五年來我遇到很多好歌,但是沒遇到真正讓我感動的歌。但當第一次聽到《默》時,我痛哭流涕,就是它了”!
“愛”之細膩,“默”之磅礴,被那英的天籟歌聲完美呈現,高曉松透露“在錄音棚里,那英的歌聲讓我熱淚盈眶好幾回”。
電影《何以笙簫默》將“情到深處萬籟默”的愛情內核層層剝開,讓人為影片中何以琛和趙默笙七年之“默”感同身受,震撼不已。
一時間,電影、電視劇成為許多人熱議的話題,而《何以笙簫默》中那個不將就、不放棄、不拋棄的愛情故事成為萬千男女羨慕追尋的美好。
少年時的相遇,青春時的相愛,成年后的靜默相守,有多少人為愛所困,為情所傷,而又有多少人為愛癡狂等待,終生孤寂,獨自渡劫。
“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簫默”,意思是:琴聲響起,為什么笙簫還是沒有聲息。作家顧漫的小說《何以笙簫默》,琴瑟和笙簫是為了起照應效果。而“默”意味著對愛的堅守和默默等待。
小說《何以笙簫默》講述了長華大學法學院,高帥才子何以琛,與化學系陽光女生趙默笙的愛情故事。
女主角趙默笙在大學報到第一天,偶然偷拍了坐在樹底下、專心致志看書的何以琛,陽光下帥氣的樣子,并對他一見鐘情,勇敢去追求愛情。
之后趙默笙因為父親的緣故,不辭而別,何以琛養父母的女兒何以枚,為愛宣戰,趙默笙被迫遠走美國,何以琛為她等了七年。
直到七年后,默笙回國,兩人意外重逢,重新交往。他們慢慢地向對方敞開心扉,逐漸解開了重重的誤會,最終牽手白頭。
1、寧愿孤獨終老,也不愛的將就
愛情,本來就是男女雙方相愛的感情,它是可遇不可求的,它本就是件寧缺勿濫的事,急不得,更將就不得。
蔡康永在《奇葩說》里說:“我看到好多文人的房間里掛著‘難得糊涂’這四個字,看到網絡上有很多人說‘認真就輸了’這5個字,也聽到很多婆婆勸媳婦說,進了婚姻就睜一眼閉一眼吧。我全部都不喜歡這些態度。”
對于愛情來說,糊涂何嘗不是一種將就,短暫的人生,對愛的將就,就是一種對生命的不尊重。
可是,年歲漸長后,提及婚姻,家人會在耳邊嘮叨:“再不結婚,就輪到你被挑了。反正婚姻一場,就是找個伴過過日子,誰都一樣。”
漸漸地,我們開始對生活妥協,開始變得麻木,對一切將就,包括愛情。
有的人終于在第101次相親過后,走進了將將就就的婚姻,放棄了為愛情堅守的初心,放棄了內心的原則,走進去,才頓悟,原來將就的人生形同虛設。
真愛難求,在愛情面前,唯有你對于愛情的執著堅守,才能得到真正的愛情,不將就的時候,愛情就會慢慢開花。
正如小說中何以琛說:“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愿意將就。”
是的,曾經得到過純真的愛情,很難再將就別人。正在古人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當你出現在我的生命中,你的一顰一笑,再無人代替,等待你,是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或許在未來,會遇到一個更加美好的人,但那不是你,我只愿為你等待,從不將就。
這正是這部小說打動人的地方,在這個真愛稀缺的時代,愛情變成了快餐,上一秒甜到爆,下一秒就分手,為愛情堅守的人堪比恐龍,何以琛的不將就,也許會被人嘲笑為傻,不開竊,為愛堅守的人都明白,不去堅持,永遠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將就著是一生,不將就也是一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許多人都不再為生活掙扎堅持,而是選擇將就將就,了此殘生。
成長最可怕的不就是,心甘情愿接受將就。不再有想法,不再懷揣熱情,不再對未來有所期盼。
歲月流轉,鮮花會凋謝,樹木會腐爛,但愛情不可以將就。
“我不愿意將就”。這句話雖然只有六個字,但是,它卻可以左右我們的人生。
2.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有人問:如果趙默笙一直杳無音訊,何以琛會不會一直等下去?
何以琛父母雙亡,從小寄人籬下,何以琛說趙默笙就像自己的陽光,照亮了整個世界,如果陽光一直在,他就會一直等下去。
趙默笙烙印在他心里,不只因為趙默笙不由分說地闖進他的世界。還因為這個出身貧寒,早年父母雙失的少年,一顆冰冷的心被趙默笙陽光一般的笑容和溫暖融化了。
他的女同事們問他,何律師喜歡的人是不是很有氣質很優秀,他笑了,說:“不優秀,也沒有氣質。那時候我眼光不好,喜歡了就喜歡了,沒有辦法。”
何以玫也問過他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也許是對于這個現實愛情世界的一種對抗,他說:我愛的人只有她,也只會是她,就算她離開了,我也不愿將就愛另一個人。
小說的最后,以琛說:“他們給我十年,我要默笙一輩子。”、“我屈從于現實的溫暖。”
等待與時間無關,它是一種習慣,它自由生長,而他無力抵抗。
七年里,何以琛他一個人在一座城,等待一個遠走于異國他鄉的人,等待一份毫無指望的愛情,身邊無數的誘惑,也從未停止,從未放棄,從未動搖。
他會經常去餐館點他不愛吃而默生愛吃的菜,假裝默生還在身邊。
吃著自己不喜歡的菜,品嘗著失去默笙之后一個人孤寂。
如果不是趙默笙回國,他會一直孤獨的等下去。一份刻骨銘心愛情里最讓人感動的莫過于此。
如此浪漫讓人羨慕,在這個情侶們分分合合,忘記舊愛,立刻就有了新歡的現實社會,一個細節都可以讓真心相愛的人傾刻分手,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失去了對愛情的信念,不是敗給愛情,而是輸給了殘酷的現實。
也許正在因為他們對于愛情的這種信念,寧缺勿濫,寧可孤獨終老,也要等待至高無上的愛情。才更打動人心,才能經得起歲月的洗禮,愈久愈真。
有人問:趙默笙最后沒有回國的話,還會不會選擇和應暉在一起?
答案其實很簡單,當然不會,因為在趙默笙的心里,沒有人能比得了何以笙的位置,所以即便來上十幾個應暉也取代不了趙默笙心里對何以笙的牽掛和喜歡。
真正的愛情,也許會有這么一種默契。有一個人曾經走進你的世界,打開你的心扉,即使后來她離開了,你也忘不了她曾經給你的震動和深刻。
七年的孤獨等待,說實話,太難了。難的不是何以琛的背景以及財富,也不是默笙的身世以及際遇,這些在現實生活中都會有。
難的是默笙的苦苦追求,她的執著美好,她的單純善良;更難的是何以琛的克制深愛,清醒自知,他的強大包容。
正如書中優秀的男二號應暉所言:“不是每個人都似何以琛能守得漫長寂寞。”。
世人皆知癡情苦,卻道真情忘不了。他是她眉頭解不開的結,她是他命中解不開的劫,所以注定不會放手。
寧愿孤獨終老,也不愛的將就。這是何以琛最彌足珍貴的地方,沒有誰可以熬過孤獨難捱的七載春秋,唯有何以琛。
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
能入我心者,我以誠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
向來緣淺,奈何情深,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簫默。
3.大愛無聲,真愛無悔
電影的主題曲再次響起,久久回蕩著.....
我不禁感嘆:如果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否愿意為愛堅守。
不知道有幾個人的答案會是肯定的,但鄧嫁先的妻子許鹿希卻用行動告訴后人,愛情是需要靜默堅守的。
鄧稼先為了祖國的未來,一去就是28年,而在這28年里,許鹿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鄧稼先在做什么,但是她用信任,默默守候,從青春年少等到花甲之年,從風華正茂等到垂暮老矣。
如果說世間有萬般情愛,唯有這種為愛而堅守等待的才是真愛和大愛。
如果說何以笙為愛被叛終身孤寂,仍不放手,讓人動容,那么許鹿希前半生為愛等待,后半生為愛追尋的精神,就是一種曠世之情。
愛情可遇而不可求,不是趕一趕時間就有的,跟錯誤的婚姻相比,等待其實挺好的。晚點遇到你,余生全是你。
王小波說:“愛情是一種宿命。碰上了,愛上了,然后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沒錯,一開始是宿命,但真正維系愛情的是相濡以沫的堅守,是一同共患難的堅定,是除了彼此,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分開我們的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