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首詞《憶秦娥·婁山關》開篇第一句:“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這場景描繪出西風正壯烈地吹送,大雁鳴霜、曉月當空……
陜西境內近年越野高手輩出,跑界有位“西風”大俠實力雄厚,每次關內比賽都是數一數二的名次。這次7號晚上約了和他見面,準備合練一次,我心情是非常激動。
一、獨訓
我跑步快11個月了,無論白天和晚上訓練都是一個人在小區附近,或者靠著北客站的文景公園和南邊的灞河道邊。雖然路邊也能遇到一兩個跑者,但從來不交往,其實一個人訓練其實也有自己的好處,比較自律嘛。
當然,曾經我也加入跑團想靠近組織機構,在漢城湖附近有個亢凱跑團人數幾千人,他們約我去跑,但是我一看離我未央湖大概有15公里,不方便。那時跑團的群主還特意考慮在我這邊搞個小分隊,結果未央湖這邊人數太少了,也沒搞起來,所以說非常遺憾,我永遠都是一個人孤零零的去訓練跑來跑去。
其實,每個月出門比賽幾次收獲是比較多的,第一提高自己的訓練水平,第二能接觸到更好的朋友,相互間交流獲得意外的驚喜和收獲。上次凱樂石越野賽,我就意外的認識了西風大俠。
二、見面
西風大俠他四十出頭,越野跑了有三四年吧,精裝身高1米7,喜歡穿藍色跑杉,紅色護腿。
那天晚上我先去了大明宮遺址丹鳳門,飛豹老師有個跑姿團練課程,結果我跑的迷路了就耽誤了時間,到晚上21點才開始出發去找西風大俠。因為怕失信于人,我著急就打車驅往的,折騰半天到他們那邊。兩個人見面的時候已經快21點半了了,倆個人首次見面也沒有說什么客套話,他就淡淡問一句:“那個越野包帶來沒有?好了,準備上山吧?!?/p>
一般來說,好友相見就是請客吃飯,但是跑友見面就是例外,見面就是——上山越野。
我們那天晚上的位置大約東三環灞橋區洪慶鎮棗官瓦村附近,它的北邊靠近臨潼區華清池,南邊附近就是洪慶山國家森林公園。這里有天然地理環境,連綿起伏的小山坡和綠色植被覆蓋著。
他開朗道:這里就是他的訓練基地。好吧,我也認同,冠軍的后花園。我們倆就帶著頭燈開始上山了。這里爬升不高,但是晚上黑黝黝一片小道也幽幽,而且我是第一次遇到夜戰,在頭燈的指引下各種路面都有,臺階,小坡,泥道,陡壁……
我跟著他后面慢慢跑,自己也能跟得上的,可能他速度故意放慢一點吧,但是在一個最高爬升時,我差點跟掉了,體力明顯有些不支,在就是差距啊,也許大明宮遺址8公里影響體力,不可能吧?
第一路段,我們跑了10公里,用時1小時20分鐘,累積爬升620米,跟冠軍在一起訓練就知道自己的差距了。首先他永遠是連續不停的跑,不管任何路面,也從來不會休息,遇到小坡和臺階也是稀碎快步上去,仿佛體力永遠充沛無比。反觀我就不行了,時不時想停一下偷懶一下。
接著談下坡我雖然非常穩健,但一點經驗都沒有,他在我身邊不停地說“放松、穩住”。于是第二階段,我倆一路下坡跑了7公里,其中4公里平均配速都達到了4:35。這可是驚心動魄的4公里,黑夜里連續下坡不停不歇,我生平第一次遇到,半途還鞋代松了一下,停下來系著,又差一點跟不上西風的節奏。
入伏的夏天,我也隱隱覺得西風,西風烈……
三、感受
通過這次兩個人合練,我發現就是獨自一個人練的利弊,首先獨自訓練更加專注,但獲得外界信息經驗匱乏,合練能帶動信心和跑量,有催人奮進的外部動力和寶貴的戶外實戰體驗。
同時周末這次訓練,我周跑量到了110公里,發現按照這樣速度,7月份我可以破500公里。暗暗地發力吧……
當然,我初出茅廬和西風大神差距太大了,比賽名次就是最好的體現,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