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面對愛人的嘮叨
在我們的婚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愛人嘮叨的情況。有些人不愿意聽愛人的嘮叨,心里煩的慌,就會想辦法讓愛人閉嘴。但是,你讓愛人閉嘴,夫妻之間的溝通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會發(fā)展到相對而坐,卻無話可說的境地,這樣的婚姻才是最危險的。
01)不要用拒絕的方法讓愛人閉嘴
劉永浩的愛人在一家大型超市的售后服務部工作,每天面一些難纏的客戶,受盡委屈,我還滿肚子的話沒地方訴說。回到家就想給愛人嘮叨嘮叨。
一天下午,劉永浩剛回家,愛人就嘮叨起來了:“今天,我碰到一個特別不通事理的家伙……”話還沒說完,劉永浩就打斷他的話說:“你成天給我嘮叨這些,你煩不煩人啊?滿眼里就是你的客戶,我也上一天班了,我只想靜一靜,不想聽你那些破事!”愛人聽后很生氣,連晚飯也不做了,也不吃了,兩口子開始賭氣了。
02)不要用反問的方法讓愛人閉嘴
王玲和李明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兩個人因為剛參加工作不久,日子過得挺拮據(jù)的,王玲平時省吃儉用,舍不得給自己買東西。年底的時候她發(fā)了獎金,就奢侈了一回,花了1000多元買了一件高級的衣服,李明覺得太貴了,就絮絮叨叨責怪王玲,王玲婷聽煩了,就生氣地說:“我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已經很委屈了,我辛苦了一整年,發(fā)了點獎金慰勞一下自己怎么啦?你看我那些同事,誰沒有幾件好看的衣服?你要是能多掙點錢,我還用得著這樣嗎?這都怪你沒多大本事!”李明聽后,感到十分愧疚,不再說話。王玲這才發(fā)覺自己的話刺傷了李明,十分后悔。
03)不要用敷衍的方法讓愛人閉嘴
妻子向給孩子轉學,到一所師資好一些的學校就讀。就給老公吳凱商量。可五開覺得這事不急,想著過一段時間再辦。可妻子經常嘮叨吳凱。有一天,吳凱在外面勞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就想安安靜靜地看一會電視,可妻子有嘮叨起孩子轉學的事。吳凱不想聽,有不想打斷妻子,于是就盯著電視,對妻子愛理不理。妻子生氣了說:“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孩子轉學是頭燈大事,你別不放在心上!”吳凱眼睛依然盯著電視上的精彩節(jié)目,敷衍地說:“知道了,知道了!”妻子生氣地說:“你知道什么呀?這件事給你說了一周了,你辦了嗎?你整天就知道看電視!”
妻子說完,不理吳凱,到臥室去生悶氣去了。
夫妻兩人天天生活在一起,難免有摩擦、矛盾。有些人對待愛人的嘮叨,就用這樣的方法:你嘮叨你的,我不理你,敷衍你,你就會慢慢地閉嘴了,看似比較高明的做法,其實卻讓愛人覺得,你根本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甚至覺得你不關心他。
就像例子中的吳凱,只是想著讓愛人閉嘴,對愛人的話敷衍了事,只會讓愛人更加生氣惱火,并且這種敷衍的方法只會增加夫妻間溝通的屏障,這樣長久下去,就會造成夫妻之間更大的矛盾。
其實,夫妻在一起相處久了,嘮叨也是一種溝通。愛人和你嘮叨,說明他對你有傾訴的欲望,想和你溝通交流。不要總覺得愛人的嘮叨很煩人,只想著讓愛人閉嘴,自己清靜一會兒。
美國著名婚姻關系大師約翰·戈特曼在他的著作《幸福的婚姻》中說道:夫妻之間要經常進行溝通交流,多一點同理心,多給對方一些贊美和肯定,尊重并喜歡對方,不僅在大事上,在一些小事上也表達對對方的喜歡,美好幸福的婚姻需要夫妻雙方共同悉心維護與經營。
2.婚姻中,人們可能有疲憊期和無聊期,嘮叨中包涵著很深的情感因素
美國小說家弗蘭納里·奧康納寫過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對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老夫婦,一生都住在一個可以俯瞰對面群山的小木屋里。
春季的一天,他們坐在各自的搖椅上,男人說:“哎,莎拉,你猜我看到什么啦?山頂上還有沒化的雪。”其實,他早就了解,每年山頂都有不融化的積雪,那他為什么還要說?因為,注意它是觀察永恒節(jié)律的一部分,這節(jié)律使他們生活在一起。要知道,雪有時下,有時不下。
在婚姻中,你一遍又一遍地說同樣的事情,問同一個人,反復嘮叨,可謂無聊。但是從另一個面來看,他們的愛情能這樣天長地久,也不失為一種“壯美”。
嘮叨其實是男女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嘮叨里包涵著很深的情感因素。假如你那愛嘮叨、愛說話的愛人哪一天不嘮叨你了,沒有了對你關注和交流的渴望,那就說明他對你的感情出現(xiàn)了問題。
聰明的愛人要學會抓住時機,適時給你的另一半多一些贊揚和鼓勵,經常檢討自己的言行,讓你的愛人心情像明媚的陽光,覺得你很在乎他。
愛人之間最重要的是要相互理解、體諒,用真誠的態(tài)度去關心愛人的煩惱,認真傾聽愛人的傾訴,把嘮叨變成兩人之間敞開心扉、真誠地溝通交流,你們的婚姻生活才會更加美好,夫妻關系才會更加和諧美滿,相親相愛到白頭。
3.如何面對家人的嘮叨
有一次瀏覽知乎,看到有人問:“你的家人會不停地嘮叨你嗎?我該怎么做才能讓他們不這么煩人?”
我看到一個點贊最多的網友回答到:
我的家人,小時候嘮叨我學習,大學嘮叨我交朋友,畢業(yè)嘮叨我找份穩(wěn)定的工作,后來嘮叨我結婚,今天吃什么,喝什么,到哪里去玩,也要一一過問,晚上打個游戲,刷刷劇也嘮叨個不停。我工作的地方離家?guī)浊Ч铮荒昊夭涣巳思摇S袝r候,覺得他們的嘮叨很煩,更多時候,哪天聽不到嘮叨又很慌。其實,如果不是在乎你,愛你,誰愿意和你說這么多年的廢話。
著名作家麥家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寫道,成千上萬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到了一定年紀,餓了會自己下廚,乏累了可以自己放松,流淚了能自己擦干,生病了也知道自己找醫(yī)生。他們好像并不需要家長們一年復一年,一日復一日地一句句去叮嚀囑咐,他們會像我們照顧他那樣照顧好他自己。
麥家深情地說:“我的孩子,我是你的父親,我無法停止關心你。”
仔細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麥家老師一樣,對孩子的愛已經深入骨髓。那個總是愛嘮叨你的人,見縫插針、時時地出現(xiàn)在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那些他們在心中無法說出的愛,通過行動一點點表現(xiàn)出來。那是實實在在的惦記、掛念、擔心,點點滴滴化作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播灑在你的心田。孩子們,你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嗎?
我小時候,七八歲的年紀,時常住在外婆家,我有許多的表兄弟姐妹,每次相約飯后一起去小河邊玩。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就不能安下心來好好吃飯,總想著快點吃完,就狼吞虎咽地扒拉幾口飯,匆匆忙忙地咽下,那時心早已經飛到外面的小河邊去了。
這時,外婆就拿起她的筷子,敲著我們的頭,指著我們說:“你們吃飽了嗎?你們吃那么快,肯定沒吃飽,再吃一點也不遲,要不是急著趕時間去上學,用得著那么著急慌張嗎?你們這些小孩子呀……”
聽著外婆的話,我安靜下來,然后外婆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吃那么快,不細嚼慢咽,怎么知道一碗飯的滋味啊!”當時我記下了外婆的這句話,從此,吃飯很專心、安靜,總是好好吃完了飯,再出去玩。
當時,我年紀小,有點嫌棄外婆嘮叨,不覺得她說的話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后來長大后,細細琢磨外婆的話,覺得很有道理,這不正是體現(xiàn)了“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那種要“活在當下”的精神嗎!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每時每刻都處于一心一意的狀態(tài),那么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不會有什么痛苦與過不去的“坎”了。
在這里,我要感謝外婆對我曾經的“嘮叨”。
4.那個總愛嘮叨你的人,只是愛你太深了,習慣了凡事都以你為中心。
也許在你們懵懵懂懂的年紀,你們中的許多人討厭父母長輩們的嘮叨,但是想一想,沒有他們嘮叨的歲月,你們的生活該是多么寂寞孤單?
正如麥家老師所說:“當你的父母、家人變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機、一份思念,今后的一切你都需要自己操心操勞。那時你可能最想念的,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來自家人的那一聲聲充滿著關切之意、拳拳愛心的嘮叨了吧。”
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那個始終陪伴著我們,不離不棄總是愛嘮叨我們的那個人。
其實嘮叨,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愛。
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份濃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