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 ? ? ? ? ? ? ? ? ? ? ? ? ? ? ? ——張德芬
1.你的惰性來源
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兩個小人一直在做斗爭,就好比如今天的我定了早上五點四十的鬧鈴,在鬧鈴響的那一剎那,我立馬坐了起來。
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都起來了就必須趕緊去寫作,不然白起了。其次是我的鬧鈴聲音過大,我得趕緊關掉它,不然會把我的室友吵醒。
心里有了這種暗示,那么你的身體就會潛意識的醒來。但是往往很多人爬起來關掉鬧鈴之后,又躺了下去。每個人都會這樣,包括之前的我自己。
也就是說我們心里那個享受安逸的魔鬼它打敗了努力奮斗的那個天使,并且在你的潛意識里是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想的永遠都是,睡一下再睡一下,但等我們真正睡醒來的時候又特別悔恨的咬牙為什么不早起。
這都是有根據的,人在安逸區舒適慣了,是很難再爬出來的,因為心里會有一種惰性一直在促使你懶惰下去。
這就像你的悲傷和恐懼滯留在你的身體里,這些能量叫做“痛苦之身”,它在我們的身體里面自成一家的能量場,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為食,如果你不喂養它們,它想要的食物,它就會制造一些事端來產生它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所以也可以說明我們的惰性來源以此。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作者有消除這種惰性的方法,每天說句話并寫下來,這句話是:我看見我在尋求被xx(這里可以用做你的一種感受我們暫且說懶惰)所折磨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因為以上這種感受你越排斥它,它越不會走,還會更強,所以看見后就接納它,告訴自己,我不需要這種痛苦的情緒,我要放下對它的需要,這是說給潛意識聽的。
因為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體的95%是潛意識的狀態下用自動導航系統在操控的。利用潛意識把這句話說出來,并坦然的接受它,努力的去克服,再堅持下來。
2.你的吸引力法則
我的L室友跟J室友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每天干什么都是一起。以前我羨慕她們也感嘆,為什么她們就能在大學里找到各自的好朋友,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但現在想想好像都這都是有原因的。
她們之所以能成為好朋友,是因為她們的身上有某些特性是一樣,比如她們聊的話題都是,淘寶哪家衣服好看,明天早上我該穿什么,昨天上映的電影特別好看,XXX又出緋聞了,你上次跟我說的那個口紅在哪里買的我也買一個之類的等等等等。
也會經常有一個人說,明天早上的英語課我不想去上了。那另一個也會附和到,那就不去唄。
還會經常在一起抱怨說,老師出的那么難的題目,叫我們做啊,變態吧,完了完了,我不會做啊,怎么辦。
另一個也會說,是啊,怎么辦,都不會做。說著說著,下一秒便拿出了手機打開了社交軟件玩了起來,嘴巴上也不忘了嘀咕著,要不找人幫忙做了吧,玩會就去淘寶問下能不能做。
你看,她們所謂的共同話題也就是這些化妝品衣服包包,一起抱怨著外部因素所給她們造成的困擾,她們身上存在的某些特性是共同的,所以她們相互吸引,相互陪伴。
這就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說的通俗點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到共鳴,同樣的道理,反之。如果你要問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的話,就看看自己周圍吸引過來的人、事、物、就知道自己的能量振動頻率是什么了。
3.你的思想癮頭
我的一個S同學是個特別在乎別人怎么看她的人,并且敏感,喜歡亂猜測別人心里想法的。
所有很多事情對她來說都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很多事情是都來源于她想的太多。
大多數的時候會把自己想成一個可憐的人,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欺負她一個人。
蔡康永在說話之道里寫過這么一句話,你老是覺得你是可憐蟲,別人都在欺負你,你確實就會常常說出可憐蟲的心態的話,但不只如此,反過來也一樣,你每句話都說可憐蟲才會說的話,說久了,你就是可憐蟲。
大多數的時候有些人都會用這種可憐的方式來博取別人的同情,如同全世界都應該還她五百萬,她才能得以安慰。
歸根到底,S同學還是書的看的少,想的有點多。其實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于你對事物的解釋,痛苦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是自己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我們用一個公式套入:
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
也就是說事件A是永遠中立的,不同的想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再拿我S同學舉例,有一次她穿件剛買的裙子去教室這是事件A,這時她會想班上的男生一定會嘲笑她S怎么還穿件裙子這是事件B,導致她悶悶不樂害怕了不敢穿去,這就是結果C。
繼續事件A還是如此在那里,想法B改變一下,S同學覺得她穿件新裙子應該會讓班上的同學眼前一亮的話,那么結果C就是S同學想要迫不及待的趕去教室。
所以你心里什么的想法,必定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這也就是因果關系缺一不可,必是有一定聯系的。
后話:
其實還不止這三種思想,所以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里面有很多關于我們的情緒如何的產生、我們應該怎么樣去理智的對待我們的情緒。
還有我們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如何正確檢視自己的思想等等。
這是一本好書,關于身心靈修行的一本書。~真的強烈推薦
我也還會再繼續寫關于這本書的內容結合我自身的想法,包括身邊的人、事、物進行一個總結。
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跟我一起探討啊~歡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