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瞪若乎后矣!"讀《莊子》,才發現亦步亦趨的出處在此,大家處理一些事情思路大多都按照這個思維,這與中國人的傳統思維,觀念密不可分。含蓄的我們一般不急著表明自己的觀點,槍打出頭鳥,先了解一下別人的想法,如果大多數人的方案是A,而且又通情達理,那我們又何必獨樹一幟,另辟B方案呢?畢竟,法不責眾,如果出了問題,就不是單一某個人的責任了。
? ? ? ? ?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這句話有點夸大,但也是千百年以來實際存在的,心如死灰就是典型的寫照。面對一些實際的問題并不想辦法一一解決,而是人云亦云,這與個人的性格,長期形成的為人處事方法,實際問題的難易程度都緊密聯系。說得不好聽的話是有點消積的意味,仿佛很多年青人也有種閱遍人生,看透社會的感覺,字里行間,舉止言談一派老氣橫秋,這實際上是與自我的學習修養有重大關系,只有與更高層次的人或理論接觸,才會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與渺小,越學習,多看書才會發現自己確實是青年,是應該朝氣蓬勃地面對社會各類問題,積極面對各種困難與失落!如果不能真正調節自身,心如死灰,那就真正應了那句"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