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后,張志明為余春嬌唱了首歌,唱著他們的過往;他當眾下跪,請她嫁給他
張志明說:
余春嬌,是你讓我長大的,要不是有你,我想我無法成為一個男人,謝謝你拯救了我
01
看完電影,我刷了刷微博。有人說,不是張志明不夠成熟,而是余春嬌太累了;也有人說,現在成年人的愛情,喜歡了就撩,分開再見還想撩……如此種種
可是,坐在電影院里,自始至終,我腦海里一直浮現著一個詞:原生家庭創傷
什么是原生家庭?通俗點說,是我們從小到大生活的、由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們組成的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體現在性格、擇偶、婚姻等多方面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過,童年時代留下的創傷,會在成年后通過與配偶建立聯系來彌補,盡管這種方式通常盲目而失敗
而余春嬌何嘗不是?因為父親的逃避、不愿長大,所以她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她太渴望一份可靠的愛、一個不會離開自己的愛人。在臺灣經歷一場地震后,她感受到了失去,感受到了被拋棄,她爆發了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心里一顫,終于到了這步
在我看來,不是張志明不夠成熟,而是張志明不足以滿足余春嬌對愛的強烈需求。不是余春嬌拯救了張志明,教會他長大,相反,余春嬌才是那個等待被王子救贖的小女孩。究其根本,這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造成的
02
從我記事起,我們家最常上演的就是父母吵架。那時候,家里長輩安慰我說,所有的家長都是從吵架慢慢磨合過來的。可是,我仍舊忘不掉曾經那些躲在被窩里不敢說話的日子
印象最深的是,好多個深夜,我躺在被窩里,小心翼翼地聽著窗外的聲音。當汽車引擎聲愈來愈近的時候,心跳就會加快,但是又要屏住呼吸,不敢讓心跳加快
接著,汽車熄火,家里的門,被打開。我和媽媽會呆住去聽爸爸的腳步聲,如果還算穩當,那就可以吐一大口氣;如果腳步聲錯亂,心跳就會更快
聽著父母吵架的聲音,我會縮成一團躲在被窩里裝睡,生怕自己的哪一次呼吸引起我爸的注意,然后這又成為一個想不到的導火索
那些他們爭吵、摔東西甚至大打出手的日子,讓我一度不相信愛情和婚姻,并且帶著點恐懼。我媽經常笑我:“你個小屁孩懂什么愛情。”的確,小的時候沒什么資格談感情。可是,我就想問一句,我帶著恐懼長大后,就有資格談感情了嗎?
03
女孩子在擇偶的時候,通常會將父親作為參考。曾經我爸在我心里是個超級英雄,我也希望自己今后的另一半會和我爸是同一類人
可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不斷受到家庭創傷的影響,他們會出現反叛心理。于是,我現在極其不希望今后自己的另一半是個酒品差的人;余春嬌非常害怕張志明會和自己的父親一樣,是個愛推卸責任不愿長大的男人
當張志明為余春嬌唱歌時,我和余春嬌一樣,開始落淚。因為我知道,我們都是等待救贖的人
04
在決定寫原生家庭創傷這個話題之后,我去網上搜了很多案例。令我驚訝的是,相比家暴、拋家棄子這類嚴重的家庭事故,容易造成家庭創傷的反而是那些細小的、潛移默化中影響的事情
了解我的人可能多少會覺得,我是個要強、從小到大沒讓父母操過多心的人。我習慣悶頭做一些事情,最后把結果攤到桌面上,告訴別人:我可以。我是習慣而不是喜歡,區別在于,后者是主動,而前者是被動
當我漸漸有自己的想法后,我開始和我爸不斷地爭吵。似乎每次爭吵到最后,我爸都會沖著我說:”你個沒良心的,我掙錢養你供你上學,吃我的花我的,你有本事別花我的錢!”
我知道,這里邊氣話的成分居多。可是,我無法接受。這導致從高中開始,我就認為向我爸伸手要錢是一種恥辱,可是我卻無法改變什么。我明白我不能輟學,我還不具備掙錢的能力。那時候,我很沮喪
當溝通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我選擇了放棄。不再事事和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先去做。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就是過程中遇到的痛苦全部自己扛,就是結果朋友們看到的要強的我
05
那些看起來正常無異的生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改變爭取來的。知乎上有一個帖子,講到受到原生家庭創傷的人大概要經歷的階段
大概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發現自己性格的局限,當去探尋這種局限的根源時,往往會歸于和父母相處帶來的童年創傷
孩子們發現自己的痛苦來源于父母,于是產生了怨恨,將對現實的不滿、自己的不順遂歸罪于父母。如果雙方都做不出及時的改變,孩子們就會開始反抗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怨恨和反抗并不能解決問題。他們開始嘗試著諒解,接納與父輩在觀念上的差異,不再執拗于過去,而是著眼改變未來。他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父母,努力擺脫過去的枷鎖,變成自己欣賞的那一類人
06
馬薇薇在某一期《奇葩說》里說:“我做兒女的時候,要求自己做最好的兒女。我做父母的時候,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所以我決不在做兒女的時候期待父母為我做什么。”
可是做父母不是說要到了某個時間點才是父母,才能考慮做父母應該考慮的事情。余春嬌的父親在多年后和兒女團聚時說的第一句話是:sorry,sorry!他用整個后半輩子的時間去學習不再逃避,學習怎樣愛一個人
在原生家庭創傷這件事上,父母是加害方,但是,他們也是受害方。他們同樣承受著自己父母不恰當的愛,他們同樣在學著去愛,他們同樣等待著救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