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耳其回來已經快兩個月了,每次想起那些日子還是覺得心里熱熱的。
從想去土耳其做埃塞克項目開始,我就在各種網站上搜遍了那些以前志愿者分享的經驗,也認識了一堆的好人,可以說是一路上都在受人幫助了吧。
從早上八點到達伊斯坦布爾機場,到辦好護照檢查出機場,花了有三個小時吧,沒有網,手機也也沒有信號,想著土耳其這邊來接機的志愿者大概等我等得直接走人了吧。拿行李,換完里拉出去的時候第一眼就掃到了來接我的志愿者,幸好,面無怨色,而且還長得帥。同行的小伙伴是去布爾薩的,由于不知道怎么去,也和我們一起去了kocaeli,然后再轉去布爾薩。
我們的項目名稱叫Myself My World,旨在與土耳其高中生交流,提高他們英語水平的同時,喚起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做出改變,并更加了解可持續發展對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嗯,以上都是直接復制粘貼的。實際情況是,大部分時間里,我們都坐在地板上聽別人講PPT,外加尬舞。項目的人實在太多,項目方也確實很多地方都沒做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有坐下來嘗試解決問題,但最后都無疾而終。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項目快結束的時候,再多的不滿,曾經彼此爭辯到面紅耳赤的難堪,也開始變成分離的不舍和辛酸苦辣都被時間過濾了或者是選擇性記憶作用,最后回憶里只剩下甜和樂的這段日子的懷念,我太熟悉這種事情了,從小到大都是這樣。
慶幸的是,我的兩個住家都很好。大概是土耳其的住家都很好吧。我聽說過因為路途遠而抱怨住家的,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志愿者有抱怨過土耳其住家人不好的。我的第一個住家,是個打著眉釘,鼻釘的有點肉肉的女生,沖我笑的時候,我還看到了她的齒釘。在第一次去她家的時候,聽到女生的爸爸給她打電話問怎么樣,谷歌翻譯有沒有用,他和媽媽也分別下載了一個。住進去之后漸漸地也更加了解這個家庭,住家爸爸和媽媽都是在工廠里日夜輪班的工人,有一個剛畢業的兒子以及還沒大學畢業的女兒。住家爸爸每天下班回來就沖我喊,Madam Feng,你在哪里?你今天過得怎么樣?住家女生其實是個比我還小一歲的女生,但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是她在照顧我,帶我逛街,參加婚禮,幫我解決各種問題。不過,由于她家離我工作的地方實在太遠了,公交車要坐兩個小時,每天來回,實在有點累,最后還是住到更近的一戶人家去了。不過,在我搬去了新的住家之后,我還是每個星期周末都回去原來的住家看看他們。想起在最后,住家的女生問我,第一次見我,你覺得我可怕嗎?我想了想,還是決定搖了搖頭。
第二個住家其實算是我自己找的,因為要和項目里認識的一個女生第二天一起出去玩,自己住的地方又特別遠,就直接住在了那個女生的家里。女生的哥哥和表哥聽說家里來了個中國人,就一起過來聊天了。最后,我實在太困就先進房間打算休息,女生的表哥走過來,靠在門邊和我說,我們可能以后再也見不到了,和我正式的告別一下吧。然后沒過幾天,我實在受不了原住家的路程,所以拜托玩得好的這個女生幫我問問鄰居,有沒有合適的。女生問了,說她姑姑家可以。
我其實一直沒反應過來,直到搬了新家,那個說我們再也不會見面的小哥哥和我說你好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新住家原來就是那個女生的表哥啊哈哈哈哈。這次的住家有四個小孩,而且住家大女兒有一個超級超級可愛的女兒,名字叫Duru!真的是每天都要被Duru萌哭了,Duru還在學講話,每次只能講不超過3個音節的一個單詞。每天清晨我還沒起床的時候,就站在我房間門前邊玩邊喊abla(土耳其語中姐姐的意思)。住家小哥哥是個每天都懶到家的人,白天睡覺,晚上起床接我下班,吃完飯和我還有他妹妹一起去海邊打排球或者和死黨去咖啡廳打okey,不過不得不說,小哥哥的足球和排球都是一級棒的。
后來我還和住家全家一起去另一個城市度假了。后來聽住家的親家說,在出發前一個星期,住家媽媽就興沖沖地約她一起去購物中心,說要給Bihui(對,是我)買泳衣,Bihui沒帶泳衣。在出發前一天其實看天氣預報,度假的那幾天會下雨,大家都在猶豫去不去,也是住家媽媽和爸爸都說,Bihui沒在土耳其度過假,就去吧。新的住家一家人其實不大像大多數土耳其人這么能言善道,是比較內斂少話的那種,但恰恰是這種內斂的人說出稍微主動一點的話,都能讓人感動不已。最后離開的時候,住家爸爸對我說,從此以后你在土耳其有了一個家。我回答說,你們從此以后在中國也有了一個家。
后來,我一個人又去了至今為止最愛的城市伊茲密爾,安塔利亞以及地中海小國塞浦路斯。(碼字就下次吧,放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