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記事起,我就和爺爺生活在一起。奶奶在我不到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爺爺因為身體不好提前辦理了離休手續,回鄉下修養,做為孫輩中的老大,我自然而然地“下放”到了爺爺家,好讓爺爺有個伴,不會太孤單,也讓離家在外的叔叔姑姑放心。直到現在,說起這件事情,我媽媽還很心疼,說我從小不在爸媽身邊生活,連個早飯都吃不上熱乎的,不是餅干就是干方便面。其實我從小就很要強,也知道報喜不報憂,有很多事情從來沒跟我爸媽叫過苦,特別是后來爺爺行走不是很方便以后,每天早上上學前接水提水做飯,放學后打掃衛生,刷鍋洗碗,這些事情我都做的很好。更別說爺爺好酒,有時下了晚自習找不到人,我還得滿村子去他的幾個老哥們家里把爺爺領回家,幫爺爺洗衣服……可是回想起來,我很感謝這段生活經歷,真的。在那個環境里,比起同齡的小伙伴,生活的優渥讓無論是老師同學還是家族里的長輩,村子里的相親都一直另眼看待,這一點帶給我很多實惠。比如更多的尊重,鼓勵,信任,這讓我很早就有了自由,自信心和自我意識,能有條不紊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那個時候家里沒有什么專門的學習桌,每天放學后我搬到院子里一把椅子,一個板凳,就著傍晚的微光把作業寫完,就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讀課外書。那時村里的圖書資源很匱乏,我幾乎把全村能看的書都倒騰出來借回家了。從殘缺不全的水滸傳大部頭到通俗易懂的故事會,從安徒生童話,格林兄弟到四四方方一小本的小畫書。那真是讀的如饑似渴,津津有味,別說吃飯睡覺,就連去廁所也不舍得把眼睛挪開。關于書蟲的童年往事,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一是姥姥家的小西屋,二是二叔家的鞭炮作坊。姥姥家有一間小西屋,門前種著一簇美人蕉,花開的時候,格外地嬌艷,是媽媽二姨小姨在結婚前的閨房。面積不大,可是對于年幼時的我,是個藏寶閣。一張竹床,一條長腳板凳,然后就是沿著墻根一溜的木箱子,里面有三姐妹不用了的各色衣物,鞋子,文具,當然還有不少雜志和書,運氣好了還能鼓搗出成績單日記本之類的,像是發現了天大的秘密,好不得意。周末只要去了姥姥家,我就一頭鉆進里面一呆就是半天。要么臭美,要么啃書,陪伴我的只有窸窸窣窣的壁虎和老鼠,有時候還會突然掉下來到你面前嚇一跳,吱哇亂叫驚慌失措地跑出去,后來習慣了就不再害怕了。有一年村子里流行做鞭炮賣鞭炮的行當,二叔就是其中一個。那段日子我特別喜歡往二叔屋里跑,因為卷鞭炮就要用到很多紙,紙張從哪里來呢?當然是靠二叔出去收舊書。成麻袋裝的舊書堆在屋檐下,在我眼里就是一座金山啊。不厭其煩也不怕臟,一本本地仔細挑揀,還真的讓我淘換出不少好書。舊是舊了點,還有些殘破不全,在當時可都是寶貝啊,樂的我屁顛屁顛地聽二叔差遣,去幫忙裁書邊啊,挑紙張啊,插引信啊,樂此不疲。天不亮地時候,裹在溫暖的被窩里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驚醒,知道這是村子里做買賣的人要出門賣鞭炮去了,臨走放上一掛自己家卷的鞭炮,霹靂啪啦的,一是圖個爽快吉利,二是暗暗較勁看誰家的鞭炮最響亮。那時候我總希望二叔的生意能紅紅火火,把全世界的書都給我收回來瞧一瞧……現如今逢年過節都去買上一點鞭炮,圖個吉利。可是放鞭炮的時候心里想的更多是小區里有沒有新生兒會被嚇哭,打掃衛生的大爺要更辛苦了,明天霧霾會不會嚴重。小時候對于新生活的那種向往和渴望,借由鞭炮聲聲辭舊歲迎新春的那股子勁頭,不好找了。
人間煙火味之童年趣事--書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01:那個應該叫一聲老爸的男人 生父去的早,從小沒了爸爸,也忘了叫老爸是怎樣一種幸福感覺。 生父去世兩年后,媽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