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隸日過虞坂古鹽道可以庶幾(三章)
回師漫卷咸風止,
乘齒稍長璧如是。
故國幾回黃葉來,
茅津依舊潛流水。
望仞詭諸無寐里,
奉函二度虞侯以。
似聞調角動中條,
暮野孤鴻噫舊壘。
漠漠涼天云散綺,
潞城石色今余幾。
倘然屈產遇孫陽,
何致虞壺遺恨耳?
幼甫
2017.11.05
澗荷岸
………………………………
1.轉隸日:2017年11月5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偵查職能由檢察機關轉歸監察委員會隸屬。唏噓復唏噓。
2.虞坂古鹽道:位于山西運城平際境內。是西周初年古人開辟的自河東鹽湖至中原和西北的運鹽山道,寬2~4米,長8千米。是穿過中條山160千米疊嶂的唯一通道。此道向南十千米即茅津渡口。公元前658~655年,晉獻公依荀息計,兩借古道伐虢,班師館虞,捎帶滅之。
3.乘齒:乘(sheng去),古以四為乘。晉兩次伐虢,間四年;幼馬,每年生一齒。虢滅,荀息牽馬操璧而報獻公,獻公憐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穀梁傳·僖公二年》)。
4.詭諸:即晉獻公,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領詭諸而得名。在位26年,先用士蒍之計,盡滅晉文侯子孫,又攻滅驪戎、耿、霍、魏等國,擊敗狄戎,復采納荀息假道伐虢之計,假虞滅虢,史稱其“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5.函:虞坂古鹽道狹窄如函。
6.調角:吹奏號角。賈島《送于中丞使回紇冊立》:“調角寒城邊色動,下霜秋磧雁行疎。”
7.潞城:屬山西省長治市,盛產美玉。晉獻公贈虞君之玉即出自潞城垂棘。滅虞多年后,晉景公將戰利品“虞侯政壺”陪其姐嫁潞城赤狄潞氏,致其姐被害,景公起兵滅狄。正是,出自潞城的美玉,曾經作為禮物賄賂虞君,虞亡;虞君的青銅重器,又輾轉回到潞城,致赤狄潞氏亡。因此壺,虞政成為唯一留下名字的虞君,幸哉?哀哉?
8.屈產:春秋晉國產良馬地。《公羊傳·僖公二年》:“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
9.孫陽:即伯樂。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伯樂相馬典出虞地,地同時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