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比較優勢?舉個簡單的例子,你上大學后發現很多同學比你學習成績好還多才多藝,這時你會發現你原來得學習優勢便不再是優勢啦。
生涯規劃核心的體系其實就是“興趣、能力、價值觀”,很多人對此還是有不少誤解。比如,很多人認為我感興趣且有能力做的事情就是我的優勢,我要拿著我的優勢去謀生去產生價值等等,不能說不對,只能說這是一種忽略社會變化的靜態思維。
一個比我小幾級的校友身上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呢,學習很好,好到基本上都是專業年級的前三,對于自己的學習是信心滿滿。在找工作的時候HR就問他有什么特長或者優勢?
他說他學習好,結果HR連問三個問題,一個都回答不上來。
你覺得的不一定就是你覺得(這句話不知道你能看懂不)。很多找我咨詢的朋友都是剛上班沒幾年就被借調到管理部門幫忙(留下來的可能性很大),他們就很苦惱,向我咨詢要不要去?
首先領導給你打過招呼了,很大概率上你是要去的,你猶豫的原因無非就是覺得自己學的幾年的專業浪費了。如果你沒有離職的打算,你可以看看同樣搞技術的,需要多久的才能升職加薪,排在你前面的人有多少?如果你去了管理部門,雖然你不是專業出身,但是你讓你去肯定是看上你的才能,你去了如果做得好留下來然后彎道超車。當然了,留下來和回去是要綜合考慮的。
有一個畢業三年的小伙留下來現在已經是廠長助理了,當然也有不適應人際溝通等回到原崗位也成為技術骨干的。
說了這么多,就是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相對優勢。比如,你找的好看就是你的相對優勢,你的演講能力比周圍的人好也是,甚至你為人靠譜也是。
不要用傳統的你自認為的優勢去拼搏,那不一定能成功。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你要找到自己的相對優勢,這樣才能為別人提供需要的價值,才能獲得更快的成長(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