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要開工了,今天主要任務是宅在家里讓寶兒來把寒假作業寫完。其中在她的作業中有一道題是問《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單元諸葛亮如何在三個月內向曹操借箭?
這個問題我沒有誤導性的回答,我只知道是草船借箭,具體情節已經記得不太清了。所以我趕緊從我的書架找到此書,讓她自己看去解決問題。全都是古文,她顯然也沒有興趣去讀。做了一天作業,所以她情緒非常的不好。這道題她沒有寫出準確答案,我也沒去幫她解答。待她明天情緒穩定之后,我和她一起來找答案。
從這件事情,讓我明確了我一直糾結的問題。是買紙質書還是電子書的問題,雖然家里空間有限,最終還是決定買紙質書。所以在買書中到多買些經典書來控制空問題,紙質書的另一好處可以讓我寶兒隨時資料來查閱,也許有人會提出電子書更能方便快捷的提取資料。但對于我這的個人習慣來講,讀紙質書的效果更好。
昨天還說,我讀書的目之一是在寶兒迷茫的時候可以捧上一本書給她。今天就讓我實現了這個小目的,我讀書的價值得到了體現。
書是工具,要隨時查閱,所以有的書我只讀部分對我有幫助的資料,對于大多數的書我還是采取全面閱讀的方式。
對于讀書,我還是困于了解,書中的內容還做不到重點理解。要想全面理解,還要從書中所提出的一個個概念的精確定義去理解。
就如我們做題,要用準確的定義和定理去證明和求解。看書也是同樣的道理,看書需要帶更多的提問來讀。
不多說書了,最近好像又對這個話題提得有些多。其實我就想在家整個圖書館。
今天就寫這么多吧,看完一本書,眼花繚亂,看東西都成雙影兒了,上學時候都沒這么刻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