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即使這是一件小事,也值得你全力以赴。
我想過無數種關于大學的課余生活,去參加各種各樣的社群活動,去學習新的樂器,去看展,去接觸美學與藝術,在各種新城舊景之間游蕩,甚至,計劃著遙遠的出行,近至成都看熊貓,遠至東南亞的義工旅行。
2
人的欲望總是無限的,尤其是當你正在塑造自我,當你認為時間還很充裕的時候。你想去接納、學習新的東西,以便找到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事物,進而延長至整個人生。你想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利用現實中的所見所聞一點點地融匯成自己的世界觀,用各種復雜情感、更寬廣的眼界、以及修煉而來的理智煉成磚瓦搭建自己的堡壘,你渴望在你的世界里增添新的思維方式,以及類似于推己及人的道德修養。
這些都是應該的,也是每一個成長都必不可少的過程。
3
于是,直白的現實擺在眼前——你的經濟能力有限,又或者說,你并沒有什么經濟來源,但你所希望經歷的這一切,你的所有需求,都或多或少牽扯著金錢。
即使是壓歲錢零花錢私房錢你的所有積蓄拿出來,也怕是擔不起這源源不斷的開支。
倘若你的欲望夠強烈,金錢就不能限制你的腳步,你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去為自己的渴望買單。
天上沒有餡餅掉落,你自然也吃不到免費的早餐,午餐,或是晚餐。
微商
高一曾做過微商,那是一件我做過第一次便不愿意做第二次的事情,我不否認在微商的巔峰時代有人日進斗金,但巔峰背后有著太多的尸體,總之一句話,水太深。
所以對那些做得很好或者做得很努力的你們,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投稿
投過很多次稿,也有幸被看中,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筆拙的我好像寫文缺少中心論點,只能稍微嘲笑一下自己的散漫。
關于寫作,我一直是一個初學者,一個一直在嘗試的初學者。
發傳單
我不愿意去發傳單。
私以為,發傳單這件事,除了收獲被拒絕的感受,沒有任何意義。
況且我一直對發傳單這種極其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宣傳方式沒有任何好感。
發的人,為了盡早結束工作,見人就塞。一個人塞上三四張,手上還有滿滿的一摞。
擺手拒絕的人,面無表情走過。
接過的人,順手丟進不遠處的垃圾桶,或是某個傳單堆積的角落。
希望不久的以后有一種更有效的宣傳方式替代這些大大小小的紙片,也不枉那些清潔工們次次無奈的嘆息。
兼職(打工類)
這應該是大學生活里都會發生的小插曲,用自己的時間,換取相應的金錢,自己本身也在其中得到些許鍛煉,兩全其美的方式。
機緣巧合之下,我獲得了一份兼職,在一家剛剛開業的小吃店。
大到店面物品設置的完善,小到奶茶、煲仔飯、小吃的制作,一切都是戰戰兢兢從零開始,卻也按部就班地落實在每一個環節。從原料到成品,我第一次詳細了解這些平時及其常見的食物的誕生,并為每一次的誕生都驚喜不已——親手做出的珍珠奶茶、草莓鮮果,又或是并不怎么常見的椰香可可、鮮果西米露……
那種在自己手里出成果的感覺,就像是一次次極其偉大的實驗,各種配料的精準測量,它們的比例之和便是食物味道的神奇展現。
我們就像在討論工藝品一樣商量著每一種飲品的果糖份量,使其甜度適中,讓大多數人接受;我們像做美術作品一樣為煲仔飯擺上好看的拼盤,青菜的鮮綠排骨的肉色相得益彰,又或是掐秒表般從沸騰的油鍋里準時撈起那些小吃,他們閃著金黃色的光,垂涎欲滴,這大概就是“你看起來很好吃”的摸樣吧。
“制作”的過程是美妙的,“從無到有”的成就感更是無法言說。
許是在家很少做飯,所以對這種深度扎根于生活的感覺沒有太多體會,但在小吃店里的兼職,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制作的神奇之處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手里會誕生什么,就像是下一顆巧克力糖的味道。
重復的過程可以是美麗的,平凡無奇的一天也有著太多可以看得到的柔軟內心。
隔壁新疆拉面店里的小孩老往我們店里鉆,也不吵也不鬧,就那么靜靜看著,眼睛提溜提溜地轉,我們看得歡喜了,便會洗一顆草莓遞給他,他接下,也不說話,臉紅地笑笑,也不知聽不聽得懂我們在說些什么,歡快地走動著,直到母親來尋,急匆匆地抱走,再跑來,再抱走……這種令人發笑的可愛,一天總是要重復個五六次的。
店面挨近學校的體育館,最近總是有很多來體育考試的小哥哥,哦不,小學弟。他們訓練完歸來,總是不忘點份小吃或飲品,他們一群一群地來,坐在店里,打鬧著歡笑著,很容易讓人想起自己高中的那群體育生,那是有關汗水、跑道和烈日的印象;來的次數多了,便聊起天來,那個長得很像張若昀的學弟笑稱,店里的鮮果快被他喝了個遍;還有那一家三口,聽說我是湖北的,那位媽媽一直在說湖北的孩子學習都很厲害(其實并沒有呀)。
每一句“您好”,每一句“慢走”都帶有發自內心的微笑,小小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一直在心里流淌——像是發現了新大陸解鎖了新成就一樣一直滿足著。
日暮時分,昏黃的天際之下燈火通明的校門,讓人覺得學校不能再好看。忙碌的一天清閑了下來,卻也早已腰酸背痛,但心里那種寧靜的感覺,是絲毫沒有褪減的。傍晚偶爾會來兩對情侶,男孩對面的女孩捧著果汁,笑嘻嘻接過遞來的紙巾,會搶著付賬,也會默契如一。
望著燈光交相輝映的學校,一種完全與校園生活區別開來的體驗在心中四散開來,這種體驗帶給我的,是柴米油鹽的生活感,是真切到每分每秒的充實與熱情,它們燃燒著我,引領我翻山越嶺,雖然不知在找尋著什么,但卻對在路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心生感激,所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大抵就是這種感覺吧。
誰說富士山只可遠觀,用你的一萬種努力,去接近你自己的富士山吧,也許那里不僅有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