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小心,到了學校記得打電話報平安!”每次出門,奶奶都會久久地倚靠在大門口,用依依不舍的目光把我從家里送到他鄉……
“回來啦!怎么又瘦了呢?待會多吃點飯!”每次回家,奶奶也會久久地倚靠在大門口,用期盼已久的目光把我從遠處迎回家門……
奶奶,已經守望了一輩子。
奶奶出生村子里的一個普通家庭,兄弟姊妹五個,奶奶排行老大,在家里要忙活的事情自然也就最多。在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奶奶一家人得靠姥姥養牛羊和忙農活維持生計。
為了能夠吃飽飯,姥姥想著養牛羊成本不大,而且老牛也可以算作是家里的勞動力,便決定多飼養一些牛羊。于是,“看牛羊”這個重擔自然就落在了奶奶的肩上。
農忙時,奶奶要起帶頭作用,一點兒也不敢偷懶。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的休息時間,吃完午飯又必須迅速趕到后山上和正在看守牛羊的老二交接工作。奶奶坐在山坡上,生怕它們出一點意外,死死地守著這一群牛羊,不時望一望遠處的山頭,就這樣一直待到太陽下山。
這一守,便是8年,直到奶奶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解放前,男女結婚的年紀都很小。除此之外,在那個年代,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父母相中了哪戶人家的小伙子或者小姑娘,直接和家長聯系,見面商談,如當事人沒意見,雙方就開始籌備婚事了。
當然,爺爺奶奶也沒能逃過這樣的宿命,“畢竟過去還是比較封建,那時候只管對眼緣,看著順眼就行。不像現在,男女雙方的結婚要求可高咯!”奶奶說完這話,沉思了很久。
柴木油鹽醬醋茶,生活五味雜陳。在鼓勵生育的政策下,爺爺和奶奶緊跟時代步伐,家中迎來一個又一個小生命。奶奶有一雙巧手,針線活令人贊不絕口,爺爺在村政府工作,閑暇時做點小工。兩口子勤儉淳樸、勤勞厚道,在第四個孩子降臨人世前,一家人的生活雖然艱苦,可也算得上順心。
但是一次突如其來的病癥給老四帶來了難以言說的苦痛,也令整個家庭一下子慌了手腳,一向穩重淡定的爺爺竟也沒有了主張。奶奶守著懷里殘喘的老四在神侃前跪了3個晚上,祈求神明祖先能可憐后人,不要再折磨這個只有6歲生命的小姑娘。
可是,事與愿違。那時正值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物質生活水平很低,醫療技術也沒發展起來。即使爺爺奶奶帶著老四到處求醫,得到的結果也只是多次重新燃起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被現實澆滅。一個月后,老四被當地醫生下了死亡通知書,那3個晚上就是奶奶和老四母女兩相處的最后時光。
老四從小就懂事乖巧,關鍵是有一副好嗓子,天生就是唱戲的嗓子。只不過,那年那日之后,人們再也沒有機會欣賞她那撥人心弦的美妙歌喉。
奶奶自此傷心了很長一段時間,那種痛心,無法言說。不過好在其他幾個子女都很懂事,再加上又有新的家庭成員誕生,奶奶逐漸從痛苦中走了出來。
雖說家務繁雜,但奶奶早就練就了一副“好身手”。奶奶會把要做的事情分為輕重緩急幾個等次,這樣一來,當自己著手去做事的時候不至于手忙腳亂,奶奶的這個習慣也一直保持至今。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爺爺奶奶要操心的事也就越來越多。那時候,上學對于窮苦家庭來說絕對算是一種奢侈,老大為了給家里省錢,也為了給弟弟妹妹提供更好的上學空間,她讀完小學便主動要求不去上學了。
老大從來沒有向爺爺奶奶抱怨過自己接受的教育程度低,只是她覺得,身為長女,理應盡力為家里分擔。老大也的確分擔了,正所謂“長姐如母”,家里最小的孩子基本上是老大拉扯大的。
奶奶一直覺得做母親的虧欠了大女兒,以至于老大出嫁那天,奶奶在送完親回來后在里屋獨自哭了很長時間,舍不得自己養大的女兒以后要做人家的媳婦,更覺得老大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太多,奶奶深感愧疚。
兒女一個接一個地成家立業,爺爺奶奶也慢慢步入老年。“當年我看你們都是一小點那么大,如今都長大成人了。”奶奶回憶起孫兒輩小時候的趣事兒。在讀小學時,只要哪個孩子在學校取得好成績,拿到獎狀,就可以向爺爺討要零花錢獎勵。三個孩子排排站,伸出小手,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爺爺見狀便能領會我們的“圖謀”,只好乖乖從口袋里掏錢。
孫兒、外孫漸漸多了起來,孩子們拿到的獎狀越來越多。零花錢獎勵顯然劃不來,奶奶考慮再三還是取消了這項獎勵。吃過苦的人,知道金錢是多么來之不易。每當我們控訴奶奶摳門時,奶奶反駁道:“勤儉從細節做起。”
只是后來,奶奶說起這件事,卻是后悔不已。“早知道他會那么早離去,應該讓他繼續鼓勵你們拿獎狀,這樣爺爺留給你們的回憶就會多一些。”奶奶自言自語道。
奶奶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逝去,從爺爺開始,奶奶就慢慢習慣了送別。只是這些人人都要經歷,奶奶也逐漸看開了一些。事實即已如此,守著過去到頭來對得起誰呢?
老人都愛操心,奶奶也是這樣。她要是知道哪一個晚輩手頭上有棘手的事情,晚上就會睡不著,奶奶會提心吊膽地一直想著這件事。人一到了老年,最掛念的就是后輩了,最期望的莫過于子孫平安健康,關于事業前程,奶奶倒覺得是次要的。
奶奶不想讓在外求學和工作的的后輩們擔心,總是把思念藏得很深。每次接聽電話,老人都聊得興致勃勃,舍不得掛斷;每次聽到子孫們不回家的消息,老人都盡力表現出不在意來掩蓋自己的失落;每次發覺身體出現了異樣,老人也會假裝沒事地說道:“我身體好著呢!”
一年盼到頭,奶奶最期待春節。子孫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過年,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飯,每當這時,奶奶褶皺的臉上就會擠滿幸福滿足的笑容。
老人不是害怕孤獨,而是希望在外打拼的后輩們不忘本、不忘根。
這么多年,奶奶堅守著對家庭的一份虔誠、一份責任,讓這個家充滿暖意和溫情。
只是,她從未守望過自己,卻一直在守望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