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獲的季節。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各樣水果都陸續上市,有紫色的葡萄、黃色的梨、青綠色的核桃、紅色的蘋果、還有像小燈籠一樣的柿子……在眾多的水果中,我最喜歡柿子,更喜愛家鄉的柿子樹。
提及柿子樹,我便想起哺育我的家鄉――渭北旱原乳羅山下的岱堡村。這里發生過著名的乳羅山戰役。在我的記憶里,村上因背靠山坡,大面積耕地少,大部分是梯田。每到秋季,埝頭上一樹樹、一簇簇的紅酸棗格外引人注目,小路兩旁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柿子樹,秋莊稼和秋果,把滿山坡映襯得五顏六色,給金秋增添了美的色彩,給朝夕勞作的父老鄉親帶來了收獲的喜悅。再瞧望漫山遍野的柿子樹,碩果掛滿樹枝,黃里透紅的柿子像“小燈籠”,向人們展示著自己的魅力。樹葉也不甘示弱,像一只只巨大的蝴蝶向大地飛去,令人眼花繚亂。進入深秋,樹枝上的柿子由黃變紅,高高地掛在枝頭上,山坡上打破了往日的寧靜,也就逐漸熱鬧起來了。
柿子品種很多,有牛心柿子,其個大、色亮、皮薄、汁濃,長的像巧婦們蒸的小圓饃;酵面柿子,像巧婦們拍的酵饦,還有規柿等等。柿子成熟了,孩童們每逢周末,便提著“毛蛋”籠籠,約上幾個小伙伴去柿樹園摘蛋柿。大伙兩人一組,分工合作。二姐是個急性子,上樹比猴快,她在上面望著、尋著、摘著,我在樹下雙手合成小鳥窩接著,還不時仰頭望著樹上,看哪里有熟透的柿子,瞧瞧高處、瞅瞅低處、看看這邊、望望那邊、說著、指著,接著、吃著,姐姐在樹上直嚷嚷:“快接呀!洋憨搭實的,看不見我在樹梢上,等籠摘滿了再吃。”不大一會兒工夫,姐姐從樹上下來,姐妹倆坐在埝頭上吃蛋杮,順手撕下簿薄的皮,那紅紅的汁液就流出來,軟甜可口,并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隨后吆喝小伙伴回家,大家心里美滋滋的,有的說:“今天有收獲,肯定家里人會表揚咱們。”剛到家爸爸就陰沉著臉,讓我倆站著,姐妹倆不知又犯了哪條誡規?一頭霧水。“你倆膽子咋恁大?就不知道害怕?要是從樹上掉下來咋辦?以后再不準上樹,你倆表個態,還上樹不?”答:“再不敢上咧!”每年柿子成熟時,只要爸爸不在家,我倆照樣偷著溜出去摘蛋柿,只是格外小心,站在粗樹枝上摘。
杮子熟了,生產隊按人口分樹,三口人一棵柿樹,我家分了三棵。爸爸領著我們拿著口袋、糞籠等家什,拉著架子車卸柿子。柿子多了給親戚朋友送些嘗鮮,自家留一些。媽媽把蛋柿和有傷的用來做醋;品相好的削柿餅:經過反復地曬、捏,再放在瓦罐中封閉潮霜。外白內紅的柿餅吃著甜軟,是過年招待客人、饋贈朋友的佳品;另留一些放在空房間擺好,等待熟軟。到了冬季,媽媽把各樣豆子炒熟磨成炒面,閑暇時間全家人聚在一起,端上一碗蛋柿,蘸著炒面吃,甜中夾著豆香味,吃著真過癮;有時用面粉和軟柿子做些柿子餅,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天漸漸寒冷,柿樹葉給大地鋪上一層“紅地毯”,柿子葉也派上了用場。燒炕、當柴做飯……每逢周末,姐妹們,提著竹籠,帶著耙子,拿上掃帚攬柿葉。待日頭落山,大伙滿載而歸,覺著周末過得很有意思,也給自己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據資料介紹:柿子有多種活性物質,其含有胡蘿卜素、黃酮類、脂肪酸、酚類和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種成份,被廣泛用于醫藥、保健和化妝品等領域。鮮柿子、柿餅、柿霜、柿蒂、柿葉都是很好的藥物。柿漆是良好的防腐劑,柿木可雕刻家具、制作裝飾品。柿樹適應性極強,能在自然條件較差的山區生長,是著名的“木本糧食”和“鐵桿莊稼。”多年來,柿子樹就生存在這久旱無水的山坡,不用修剪、施肥,默默地為當地百姓無私奉獻!
早些年,人們對柿子樹的用途知之甚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后,群眾嫌柿子樹影響莊稼成長,毀了許多,實在可惜!
雖然長期在外奔波,每逢金秋,我都情不自禁地懷念家鄉的柿子樹!
作者簡介:王愛玲,赤東村人,自由撰稿人,業余愛好閱讀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