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有一回叫“入西川二士爭功”,說的是鄧艾鐘會滅了蜀國掙功導致雙雙被殺的結局。《三國志·鄧鐘傳》中記載了這件事,《晉書·衛瓘》以衛瓘的角度更加詳細的說了這件事。大面上沒什么不同,但細節各有各的著重之處,并且鄧艾之死很有可能是陰謀,下面從頭到尾復原一下。
先得說下鄧艾的出身:“少孤,太祖破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犢”,是個孤兒,在汝南當了個放牛娃,沒什么背景,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拜為征西將軍,主導了走陰平道,直抵成都。
再說軍隊配置。鄧艾率領一萬左右的人馬走陰平小道,鐘會自統八萬主力進軍漢中,另外有衛瓘作為監軍的一千“機動部隊”。其中鄧艾由于反對滅蜀,司馬昭派師纂作為行軍司馬,也就是盯著鄧艾,防止他只拿錢不干事。滅蜀之戰只有鐘會完全認同,有人說鐘會信不過,司馬昭說:確實信不過,但別人都反對我滅蜀啊,就他贊同,到時候就算是他反,他的兵可都是中原的士兵,都著急回家了,蜀國的士兵剛剛經歷滅國不可能馬上集結,放心好了,他們成不了大事。
占領成都,蜀漢投降后,鄧艾一生戎馬的直言不諱的特點便顯現出來,并且變得有些狂妄自大,對蜀漢官員說幸虧遇到他,否則你們都得死。又說姜維確實是個英雄,但跟我相比,還差點。蜀漢投降官員的職位安排都有鄧艾自己控制,這樣就遭到另外幾個人的反對,師纂、鐘會等都說鄧艾反叛志向已經出現,鐘會便讓衛瓘收了鄧艾,但是衛瓘只有那一千人,沒法干,衛瓘知道這是鐘會借刀殺人,便夜到鄧艾軍營外,說鄧艾要叛變,你們將領都都來放下武器,咱們什么都沒事,朝廷只抓鄧艾一人。這樣衛瓘很容易的繳了鄧艾的軍隊,然后趁著大家沒反應過來,趕緊草擬了司馬昭手諭,天明之時,鄧艾的手下將領覺得不對頭,來到衛瓘營前,衛瓘拿出手諭,這樣,鄧艾父子就徹底的被收了。而衛瓘草擬司馬昭手諭則是最大的疑點,是誰給了他這么大權力這么大膽子敢矯詔,他衛瓘不怕誅九族啊?這很可能就是司馬昭早就寫好的交給衛瓘,繼續往下看。
正當鄧艾軍隊那邊一團亂麻群龍無首的時候,司馬昭已經采取行動了,他先派賈充率領一萬人進駐漢中,隨后十萬大軍進駐長安。這時的鐘會意識到司馬昭果然非常不信任自己,但自以為算無遺策的他妄想占據蜀地,進可以取長安,退不失為劉備第二,便以一起商討戰后重建事宜,請胡烈等高級將領開了個鴻門宴,期間拘留了胡烈,鐘會要求殺了胡烈,這樣所有的精銳軍隊就都掌握在自己手下,衛瓘自然也知道這一層,上廁所的時候碰到了胡烈的一個故吏,告訴他說鐘會要造反,這樣胡烈的軍隊才開始有效的組織,而這時衛瓘鐘會倆人還在屋里僵持,鐘會讓衛瓘慰勞下官軍,衛瓘出門便飛奔而走,但終究被后悔的鐘會追上,衛瓘就效仿司馬懿裝病,可能再給追自己的人點錢,讓鐘會喪失戒備,于傍晚發動進攻,最終由于鐘會自己統率的軍隊倉促應戰,再加上回家心切,兵敗如山倒,衛瓘殺了鐘會。
然而鄧艾的手下始終想救出自己的主子,衛瓘便在偏僻處處死了鄧艾鄧忠父子,恐怕這樣的情形大家在水滸傳里見過多了,只不過鄧艾鄧忠沒能逃脫掉。
最后衛瓘受封都督關中諸軍事,持節等,可謂位極人臣。同時,司馬昭借鐘會之手做掉了鄧艾,又授權衛瓘便宜從事,除掉了鐘會,為司馬炎登基篡魏提供政治上的保障,畢竟鄧艾貧苦出身,深受魏恩,否則一輩子都別想出頭,這樣的人對于司馬炎來說可是太可怕了,當時東吳早就沒有能力抗衡西晉,滅吳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這樣做對于西晉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