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塔捉魚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世居葑門的陸辰蓀老人,熱愛鄉土文化,將他自己數十年的所見所聞寫成十多萬字的文稿,以《葑溪瑣記》之名公開出版,第二章葑水葑田中,有一篇《葑門外網船捉魚人》,引起我的注意。

捉魚人,就是漁民,是江浙一帶民間流行的叫法,還有網船人、船上人等俗稱。以前,漁民受人歧視,有“江北人”、“網船婆”等帶有侮辱性的稱呼。

我本人也是漁民的后代,好聽一點,可以說是漁民子弟。我的祖先,包括我的父母都是以捕撈為生的漁民。但慚愧的是,到了我這一輩,漁民響應政府號召,陸上定居,我們一家,自我記事起,已不在船上從事捕撈作業。因此,徒有捉魚人之稱,對捉魚之道一竅不通。甚至,連釣魚都不會。

《葑門外網船捉魚人》一文中寫道:“葑門外湖塘眾多,水產資源豐富,是一個天然良港。這里有無數的捕魚人,數代相傳,以船為家,依靠養過捕撈為生。他們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水域進行捕撈作業,主要對象是各種鮮魚、河蝦、貝蚌、螺螄等水產品。‘如何小漁家,一舟浮水涯。出沒長蕩黃花涇,關前日日賣魚蝦。’十分形象地描繪了捉魚人的生活。”

陸辰蓀先生據有關資料得出結論,魚與蘇州有非常深厚的淵源。“吳根越角”、“吳國”、“吳地”之“吳”字,學者考證也源于“魚”。因此,吳人與魚密不可分。早在春秋時期,吳地漁業、水產業已十分發達。史料記載:“養魚之風,來自吳王。而后民間從之。”吳王可謂捉魚人的鼻祖了。

自古以來,捉魚人起居飲食都在船上,沒有固定的居住之處,是真正的浪跡天涯、四海為家。《莘塔鎮志》上記載:“莘塔境內河泊眾多,水產資源十分豐富。自古以來,漁民以木船、漁具捕撈為生,自捕、出售。50年代,水產業仍以捕撈為主,龍注村村民以魚鷹為漁獵工具,并利用天然良港水系,張籪設簾,發展漁業主產。”

莘塔境內湖蕩分布密集,即所謂水面多。據統計,50畝以上的湖蕩有20個,如南莊蕩、角士蕩、田六蕩、東北蕩、洋砂坑、眾家蕩、吳天禎、曹欠湖、沈家蕩、沉菜蕩等,最有名的是元蕩、三白蕩、白蜆湖等。港、浜、小漾更是數以百計。

莘塔地處江南平原地帶,氣候溫暖濕潤,水產資源十分豐富。魚類品種有鯉魚、鯽魚、青魚、鰱魚、鯰魚、泥鰍、鱔魚、鱸魚、白魚、鱖魚、塘里魚、昂刺魚、鰻魚、草魚等。還有河蝦、湖蟹、甲魚、螺螄、田螺、河蜆、河蚌等。小河小港里最多的是串條魚、花石鯽、鳑皮魚、復鰱頭等。復鰱頭是一種很小很小不能食用的小魚。

莘塔專業從事捕撈業的漁民,以蘆墟榮字幫為主,還有蘇州幫、菱湖幫等。榮字幫都是小船,叫榮字船。以絲網、麥釣、滾釣等為主要工具。蘇州幫主要是捉河蝦,澆白水、拖蝦。白水,即石灰水。主要工具有推籠、拖蝦網。菱湖幫以扒螺螄、耥蜆子為生。此外,還有少數抄網船、踏網船等。榮字幫以夏、張、陸、陳等姓氏為主。蘇州幫以周、陸、朱等姓氏為主。菱湖幫以費、褚、錢等姓氏為主。另外,還有少量的沈、李、戴等姓氏其他漁民。戴姓最少,只有弟兄兩人。來自昆山陸家浜。我們家屬于榮字幫,母親姓夏,父親姓張。

1958年,莘塔公社成立后,組織漁民參加漁業生產合作社,并成立公社養殖場。

1968年,漁改(即對連家漁船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公社養殖場更名水產大隊,當時,全大隊有120戶500多人,各種船只130余條。1972年,政府組織漁民陸上定居,在莘塔鎮西面陸家橋由政府撥款建造房屋80余間,無償提供漁民居住。

我們家最早租住在一農戶家中,在大隊食堂隔壁。母親曾在食堂里工作過。我們家搬到公房中那年,我剛10歲。全家人都住在20多平方米的一間平房里。

解放前,居無定所的漁民得不到受教育的機會,大多處于文盲、半文盲狀態。解放后,辦過夜校,組織成年漁民免費掃盲。

大隊辦了一所小學,名叫水產小學。我七歲時上學,學校只有一至四年級四個班級,兩個老師,一個姓朱,一個姓王。朱老師教三、四年級。王老師是女的,她教一、二年級。之后,朱老師調走,調來陸老師。王老師調任,接任的是沈老師,后來,又有高老師、夏老師等調來水產小學。

沈老師來水產小學時,我已在鎮上讀五年級。我高中畢業后,沈老師叫我去學校當代課教師。

漁民中,榮字幫、抄網船等篤信佛教,拜佛燒香以泗洲寺、莊家圩等處寺廟為主,有的也到連四蕩、金澤等地燒香。

蘇州幫、菱湖幫漁民大都信奉天主教,大部分教徒習慣去黎里天主堂、蘇州楊家橋天主堂參與彌撒祈禱。莘塔徐板橋的三官堂曾設立天主教堂。

現在,莘塔教徒逢主日(星期天)去黎里做禮拜。據統計,2001年時,莘塔天主教徒約有300人。

60年代后,莘塔境內的湖蕩都由大隊管理,集體養殖。改革開放后,大隊將所有湖蕩均以競標形式拍租給漁民。

如今,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原來以捕撈野生魚蝦為主的漁民,幾乎無魚可捉,大部分捉魚人改行,有的在農貿市場設攤,出售養殖水產品;有的開煙糖、電器、飯店等,改行經商;更多的則就近進廠當了工人。

據《莘塔鎮志》記載,至2000年,全村總戶數225戶,總人口728人。157戶漁民自建樓房,人均住房面積23.8平方米。

捉魚人不再捉魚了。賴以生存的船,基本上淘汰了。漁民住上了樓房,小轎車也成了常見的出行工具。

本來,小文可以到此結束了,忽然想起了張翰以及他那首傳誦至今的《秋風歌》:“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張翰不是漁民,但他在元蕩灘上釣過魚。但如今野生的魚越來越少,紅極一時的鱸魚早已絕跡,連最常見的串條魚、鳑皮魚、復鰱頭也很難看到了。得到了許多的我們,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時光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你我,也許,若干年后,捉魚人這個詞語也會徹底消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43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37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555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00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29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7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76評論 3 448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39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86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11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4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2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20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3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67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6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04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有榮字幫的地方就有榮字船。 我的父母都是榮字人,我是榮字人的后代。榮字,是一個村名,這個村在蘆墟鎮,分湖北側,東與...
    黃葉村人閱讀 743評論 6 2
  • 我一直說,莘塔是個小地方,也沒有什么名氣。但因為它是我的故鄉,所以,我喜歡這個地方,所謂金窩銀窩,不如家里的草窩,...
    黃葉村人閱讀 1,062評論 0 1
  • 經常,我們勸誡別人放下 或者松手,卻往往忘了勸誡自己 耿耿于懷于,一片云的無常 念念不忘于,一抹月色的蒼茫 和一朵...
    細雨煙嵐閱讀 292評論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