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罪惡的縱容

文/泠藝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湖南石門縣初二女生心心,在兩年內遭兩名鄉村青年性侵,以致欲喝農藥自殺,令人痛心;英國足壇性侵丑聞涉及英國各地近100家足球俱樂部;去年中傳一女學生,被同學強奸致死等等,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

這些案件,往往呈現案發隱蔽、作案時間長、熟人犯罪等特點。熟人作案多發的原因,就是學生對“熟人”缺乏戒備心。我身邊曾經有兩起真實案例,其一是當年我在河北上學,隔壁班一個初二男生被女歷史老師性侵,最后男生向學校舉報后,女老師被學校開除。其二就發生在我現在就讀的大學,因為大學上課流動性比較大,一般老師都是將自己的QQ和電話留在PPT上。我們寢室是一個混寢,去年進來一個轉專業的中文系小學妹,性格活潑開朗,做事積極認真,可有一天她接到了中文系老師的電話,問了她一些比較隱私的問題,后來上升到要約她出去。小姑娘怕掛科,一直也不敢說,再加上這最多只算個騷擾,沒有任何證據,我們也沒辦法去告他,只能自己盡量小心,每天都提心吊膽的。

從這兩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都有一個共同點,大部分人都選擇息事寧人。雖然第一件事中,老師被開除,可學校并沒有報案。第二件事,最后并沒有發展的多可怕,畢竟小學妹只用上一學期那個老師的課。但她逃脫了,下一個人呢?誰敢保證別人不會受到傷害?

這樣的事情其實離得不遠,或許就在你我身邊。中國的性侵問題,形勢并不樂觀,尤其是校園性侵。預防、減少性侵犯罪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重視、參與和支持。這些典型案例,提醒我們要不斷改進、加強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場所的安全設施、規章制度建設,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加強預防性侵害知識教育,提高學生安全防范及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從源頭上遏制性侵犯罪發生。

校園性侵的犯罪,如果沒有外界干預的話,基本不會自動終止。從影視作品引人深思到社會、學校、家庭中的實際保護,我們國家一直也在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保護機制很重要,我們每個人也必須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別人。

如果你說此案屢禁不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害人自己選擇沉默,再有能力的破案人員也只是徒勞。我想說,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這樣,哪個受害人不想將傷害自己的壞人繩之以法?我曾經看過柴靜的一個報道,對其中一段話深有感觸,在采訪殺死性侵大叔獲刑四年的少女時,她沒有勸慰,她說這不是她能做到的,她等了一會兒才開口,“我只能說,如果你愿意談一談,我愿意聽。”女孩猶豫了一下,問她,“那別人會認出我的臉嗎?”她說,“我坐在你的椅子上,你從鏡頭里看,如果你能接受這個側影,那就拍,不行就不拍。”柴靜在椅子上按她的身高大概縮下一點身子,讓她看鏡頭。再請她坐下來,讓攝像錄上一小段,讓她看一遍影像。開拍前幫她把頭發理一下,再遮住一點臉。法官與攝影師都是男性,女孩不愿意當著他們的面談及隱私,但這幾位不能回避,柴靜降低音量,用只有她們兩個能聽到的音量說話。柴靜說,以前也會注意對當事人的保護,但大多是出于一個職業倫理的要求,不象這次這么具體和細微,可能是這大半年里她自己也成為很多不實報道的當事人吧,見不賢思內省,在能意識到的范圍內,不敢因記者這個職業身份的存在傷害別人。

這個世界上太多不敢開口的人因為承受不起二次傷害,所以寧愿閉口不言。說到底,還是我們事外人冷漠甚至惡言,才讓他們在遭遇傷害后選擇沉默。也許你也曾是校內性侵的受害者,也許你已經離開校園,心存僥幸:反正這和我沒關系……無論你打算如何做,我只想說一句,當一切沒發生在你身上時,你永遠也不會明白受害人的痛苦。

最后,我想再次強調。如果遭遇性侵,希望受害人不要沉默,能勇敢地站出來機智地對抗。作為事件外的我們,希望可以給予他們保護,至少能管住自己的嘴。因為我們都明白,等它發生,面對外界的輿論,明明不是他們的錯,卻背負了不該有的壓力。二次傷害比傷害本身給受害人帶來的創傷更嚴重,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加深了心靈上的傷害,嚴重者還伴有情感障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