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來飲食來而不往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其始于漢朝,是流行于中國的傳統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后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征愛情的節日。
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另外巧克力代表著愛情,所以在七夕這天給戀人制作幾款巧克力美食,不僅表達出心意,更有濃情在其中。
香橙巧克力松餅
低筋面粉1500克,黃油500克,雞蛋8個,巧克力粉、原味酸奶各250克,鮮橙汁2大匙,泡打粉、蘇打粉各1大匙,橙子皮碎、木糖醇各適量
將黃油和木糖醇放入攪拌機,攪打至發白,再改用慢速擋,逐個放入雞蛋攪至完全混合。
然后加入低筋面粉、泡打粉、蘇打粉、巧克力粉、原味酸奶、鮮橙汁、橙子皮碎攪拌均勻成糊狀。
將面糊灌入松餅紙杯的2/3處,放入烤箱,烘烤20分鐘,取出即可。
甜酒慕斯
忌廉350克,黑巧克力120克,白巧克力100克,黃巧克力85克,雞蛋黃3只,朗姆酒20克,綿白糖50克,橘味果膏適量
將黑巧克力隔水加熱至溶化;再用同樣方法,分別把黃巧克力、白巧克力溶化。
把溶化的白巧克力倒入小模具內,旋轉制成白色巧克力盞;將溶化的黃巧克力放入另一個小模具內,制成黃色巧克力盞。
忌廉放入攪拌器內,加入雞蛋黃、朗姆酒和溶化的黑巧克力攪勻成蛋黃忌廉,裝入裱花袋內,擠入做好的黃巧克力盞內,制成慕斯,把橘味果膏淋在慕斯上。
將剩余的蛋黃忌廉擠入白巧克力盞內,并且與黃巧克力盞疊放在一起,再擠上少許橘味果膏,食用時放在盤內,插入少許白巧克力加以裝飾即可。
巧克力布丁
牛奶1000克,巧克力布丁粉500克,白砂糖150克,蜂蜜2大匙,糖粉25克
巧克力布丁粉放入容器內,加入牛奶150克、白砂糖調拌均勻成濃糊,入冰箱內冷藏30分鐘;蜂蜜放小碗中,加入糖粉、清水調勻成蜂蜜糖水。
凈鍋置火上燒熱,倒入850克牛奶燒沸,再慢慢加入調好的巧克力布丁粉,小火煮至濃稠,盛入容器內,放入冰箱中冷卻2小時成巧克力布丁。
將冷卻后的巧克力布丁取出,擺放在盤內,再淋上調制好的蜂蜜糖水即可。
芒果巧克力派
熟餅干派底5個,奶油300克,芒果200克,黑巧克力、杏醬各適量,綿白糖50克。
將黑巧克力加熱至溶化,均勻地涂抹在餅干派底的里面,靜置3分鐘至黑巧克力表面凝固。
奶油放攪拌器內打發,加入綿白糖調勻,裝入裱花袋內,戴上裱花袋嘴,再擠入派底內。
將芒果清洗干凈,去掉外皮和果核,取芒果果肉,切成薄片(或者自己喜歡的形狀)。
將芒果薄片裝飾在加工好的派表面上,最后刷上杏醬,直接上桌即成。
黑巧克力球
面粉250克,黃油150克,黑巧克力碎75克,可可粉25克,香草油2克,白砂糖75克,精鹽1克,糖粉適量。
將黃油、白砂糖混合攪拌5分鐘,再加入雞蛋、香草油混合均勻。
然后加入面粉、可可粉和精鹽,用手攪拌均勻,加入黑巧克力碎揉勻成餅干面團。
將餅干面團搓成直徑4厘米的長棍形狀,切成每個15克的小面劑,搓成圓形。
放在烤盤上,放入烤箱,用160度的爐溫烘烤15分鐘,取出,表面裝飾糖粉即可。
本文首發于飲食來而不往(zhangenlai1966),歡迎關注。本文中所有圖片、文字版權皆屬于作者,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未經正式授權,請勿轉載至任何公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