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前段時間,我一口氣注冊兩家公司,當然,我不是法人。不過我的導師K先生知道后,跟我講了一個寄居蟹的故事。
故事我就不復述了,他的意思是,如果我不是為了注冊殼公司,那么大可尋找一些殼公司,來達成經營以及業務的合法化目的。
殼公司分為兩種,一種是和上市有關的公司,包括具備上市資格的公司和已經上司的但沒有實際經營業務的公司。另一種,就是一個合法注冊的公司,具備某種經營業務,但沒有實際經營的公司。
對于殼公司的用法,一種是借殼上市,一種是借殼經營。
本篇文章里寫的殼,是指后一種,即借殼經營。而這個借,也可以是分時租賃,或按需租賃。因此,可以把這個殼想象成一個僵尸企業。
要知道,目前的僵尸企業,太多了。所以使用這些殼資源,也是保護環境減少浪費。
這意味著,傳統企業品牌形象正在淡化,企業不關心與哪家企業合作,而注重與誰合作。這個誰,就是個人,是個人品牌,而不是企業品牌。
比如文案策劃,過去的企業要宣傳,就要找專門做宣傳的公司。但是,隨著有本事人的跳槽,傳統的品牌策劃公司越來越無力。公司玩宣傳,與其找品牌公司,不如直接找段子手。
但是段子手沒有公司,不能簽合同,怎么辦?沒關系,可以找殼公司。這樣業務就可以走向正規流程。但公司看中的并不是殼公司,而是那個直接貢獻文案的段子手。
也就是說,個人品牌大于公司品牌。只要你對接了這個段子手,不論和你簽合同的是A公司還是B公司,都已經不再重要。
個人品牌崛起后,雇傭時代結束。企業的金字塔結構瓦解崩盤。沒有了金字塔形狀,企業組織結構變成扁平。組織結構變了,形態也就變了,從此,雇傭形態結束。
新時代的游牧民族成為雇傭時代后的新形態,并將成為新常態。
而傳統企業形態則成了一個殼子,也就是“房地產商”,從事租賃行為。誰需要,租給誰。這里可能會有一些風險。比如別人用你的公司簽了合同,如果出現問題,你公司的責任自然是無法逃脫的。因此這個亂象要怎么解決,還是一個問題。
對于企業而言,你做生意,開展業務,可以租賃我的殼子,只要我的殼子符合你的業務,你就需要我的殼子。那么,我就可以注冊很多殼子,給不同領域的人去用。
對于創業者,也無需去注冊公司了。注冊公司流程復雜,后續時間成本昂貴。在雇傭時代瓦解后,新時代的游牧民族,以業務為中心,租賃殼子,所以就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本身,合作達成,找殼子簽單就可以了。你的歸你的,我的歸我的。一切高效,又輕松。
當金字塔的結構瓦解后,企業變成扁平化。當雇傭時代結束后,扁平化繼續改變,變成了插口化,或者是USB化。你需要殼子的時候,你插進來。你不需要的時候,你拔出去。
這樣,公司就成了一個USB的集線器。是以這種形態來出現的。每個人,都可以做USB,也可以做集線器。
從此,公司不再需要員工,也不再需要中層管理者。
那么中層管理者哪兒去了呢?
要么被開除,要么去創業,要么和員工一樣,加入新時代的游牧民族,成為游牧民族的一部分。
在新時代的游牧民族中,每個人都能成為創業者,這是一個低成本的萬眾創業時代。擅長業務的做業務,沒有業務的,做殼子,可取所需。
我是米衙,感謝你的閱讀,但愿我的文章能讓你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