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皇上喜好儒術、文辭,對宣帝時期的政治,多有改變。上書言事的人,大多都得到進見,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得到皇上的喜歡。傅昭儀和她生的兒子、濟陽王劉康,得到皇上愛幸,超過皇后、太子。太子太傅匡衡上疏說:
“臣聽說,治亂安危的關鍵,在于君王的用心要審慎。受天命而開創王朝的君王,務在創業垂統,傳之無窮。而之后繼承的君王呢,就要存心于繼承、弘揚先王之德行,而褒揚擴大其功業。當年周成王嗣位,一心一意學習文王、武王之道,以修養自己的身心,盛美的功業,都歸功于文王、武王,而不敢自專其名。所以上天欣賞他,鬼神護佑他。
“陛下您的盛德,就像上天一樣覆蓋大地,一心深愛您的子民,但是,天下仍然陰陽不和,奸邪未盡,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您的大臣們沒有弘揚先帝之盛功,反而爭相說先帝的制度不可用!一定要變更先帝的制度,變了之后,沒法施行,又再改回去。所以群臣互相指責,下面的官吏人民不知道該聽誰的。
“臣內心非常痛恨,國家拋棄已有成效的制度,而做紛亂的更張,希望陛下詳覽統業之事,留神于遵守先帝之法制,弘揚先帝之功業,以定群下之心。《詩經大雅》說:‘無念爾祖,聿脩厥德。’懷念您的祖先,弘揚他們的恩德,這才是至德之本。《詩傳》說:‘審好惡,理情性,而王道畢矣。’能審查自己的好惡,理順自己的性情,王道就在其中了。而治理自己的性情,就是要注意,自己什么地方太過了,什么地方又有所不足。所以,聰明通達的人,要警惕自己不要太明察秋毫(不能寬容別人);寡聞少見的人,要警惕自己不要太閉塞(被人蒙蔽);勇猛剛強的人,要警惕自己不要太狂暴(容易傷害他人);仁愛溫良的人,要注意自己不要太優柔寡斷(不能決斷);恬淡安舒的人,要注意自己不要有拖延癥(耽誤大事);胸襟廣闊的人,要注意自己容易遺忘(沒把事情放心上)。總之,一定要審查自己該注意的性格缺點,時刻告誡自己,改正自己,然后能致中和,恰到好處,巧偽之徒,才不敢結黨營私,希求幸進。希望陛下注意!這才是尊崇圣德之道。
“臣又聽說啊,家室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所以《詩經》開篇,從《國風》開始(講封國的風土習俗),《禮經》呢,從將加冠的成人禮和婚禮開始,這都是性情之原。人倫之本,本于冠禮和婚禮,正是端正本源,防患于未然。所以,圣王必須在皇后與嬪妃之間,嫡子與庶子之間,分別清楚,這是帝王之家內部的大禮。地位卑賤的,不能逾越地位尊貴的,后到的,不能逾越先來的,這就是統人情而理陰氣。
“尊嫡子而卑庶子之禮,嫡子成年,在行冠禮的時候,在主階上進行,用甜酒祝福。其他的庶子,不能與他同列,這就是以嫡子為尊貴,使之立于無可置疑的地位。這不是虛禮,而是內心以他為與眾不同,而在禮儀上表現出來。圣人一動一靜,一舉一動,甚至悠游宴樂的時候所親近的人,其大小尊卑,也要有嚴格的次序,這樣全國人民自然就清楚了解,聽從教化,修養自己。如果該親近的人,反而疏遠;該尊貴的人,反而處于卑位,那么佞巧奸妄之徒,就伺機而動,以亂國家。所以,圣人要謹慎的防微杜漸,注意這些生禍的端倪,禁于未然,不因為自己的私恩,壞了國家的公義。正如《易經》所說:‘正家則天下定矣!’”
華杉說:
匡衡的奏折,讀者可以代入自己,就當這奏折是寫給你的,對照檢查自己的性格,是他所說的哪一類,該如何補正。性格即命運,修養自己,最重要就是要清楚自己的性格弱點,并時刻警醒。
6、
當初,漢武帝既成功堵塞了黃河瓠(hu)子缺口,并筑宣房宮于其上,后來,黃河又在北邊館陶缺口,沖出一條新河道——屯氏河——向東北流入大海,河的寬度和深度都與大河相等,所以也就順其自然,不再堵塞缺口。這一年,黃河又在清河郡靈縣鳴犢口缺堤,屯氏河沒有水,又斷絕了。
建昭元年(前38年)
1、
春,正月二十八日,天降隕石,落在梁國。
2、
三月,皇上行幸雍縣,祭祀五色帝廟。
3、
冬,河間王劉元被控濫殺無辜,廢黜王位,流放到房陵。
4、
撤除孝文太后(薄氏)的陵寢祀園。
5、
皇上行幸虎園觀看斗獸,后宮嬪妃都陪坐。有一只熊逃出圈外,攀著欄桿要上殿,左右、貴人、傅婕妤等皆驚慌逃走,唯有馮婕妤起立向前,當熊而立。左右武士上前,將熊格殺。皇上問:“人之常情,都驚懼逃走,你怎么還上前擋著熊呢?”馮婕妤說:“野獸抓到一個人,它就停止了。臣妾擔心熊沖到皇上御座跟前,所以上前擋住它。”皇上嗟嘆不已,對馮婕妤倍加敬重。而傅婕妤十分羞慚,從此與馮婕妤結下怨仇。(二十年后,傅太后誣殺中山馮太后,報了今日之恨。)馮婕妤,是左將軍馮奉世之女。
二年(前37年)
1、
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祭祀天神。三月,行幸河東,祭祀后土。
2、
夏,四月,赦天下。
3、
六月,立皇子劉興為信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