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允許我曬一下這個月買的書!
到了美帝以后,所謂“芝加哥米貴,居大不易”,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怎么買紙質書,看了好多好多好多盜版,雙手合十。不過在大都會博物館商店里看到Penguin家居然有一套Historical Atlas,心下大喜。作為學生,最省錢的方法當然還是看盜版,奈何一來老看盜版心下不安,二來地圖冊這種東西,不拿在手里讀真是可惜了。
于是我發現了——亞馬遜二手書!品相絕佳!只要一美分!(見左2)當然運費每本要3.99刀,加起來30rmb,有點小貴但完全落入可承受區間。腦子一熱,又順勢買了幾本一直想要的牛津Short Introduction系列【阿茲特克】【羅馬】【古希臘】【古代近東】,原價12刀,亞馬遜均價8刀左右(而且都是新書),剁得好值。
曬完書我來檢討了:本月讀書創下歷史新低,每個月5本的讀書計劃勉強完成(算上漫畫在內= =),當然我可以推說剛開學各種忙啊blahblah的,其實就是懈怠:看書沒時間,youtube搞笑視頻倒也沒少看,這個樣子是不行的。(自吹自擂一發,這個月某一周用一周時間看了27篇論文,而且并沒有影響到正常的作業或者刷題,足可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
這個月書單里加進了之前讀過的《上帝擲骰子嗎》和《別鬧了 費曼先生》,看過的好書如果不給大家廣而告之一下,有點對不起它們,順便擴充一下本文篇幅啦!推薦排序:3(量子觀入門神作,目前看到的最好的科普級別的書之一),4(理查德費曼,最可愛的科學家),5(liz climo的繪本,不用多夸了吧?)。
- 《24個比利》
一開始看到這個書名,我著實笑了好久(♂)。翻開來發現是講述一個具有24個人格的人是怎么艱難生存的。24個人格,每個的確都個性迥異,有負責老謀深算者,有精通電子的科技男,有格斗高手,有外交專家,甚至還有一個人格,專門在主人格比利遭受重大痛苦之時被推出來承受創傷(poor kid!)。文章的真實性雖然不可考,作為小說看還是很刺激的,想象力越豐富,看這本書的享受就越大。 - 《呆伯特法則》
IEMS402課的professor Lefebvre 推薦的書,原話是“你想學管理學嗎?不要去上Kellogg,不要去讀什么MBA,只要看完Dilbert就可以比絕大多數經理要厲害了”。那么我果斷去看了一下,看完卻有點云里霧里——書是好書,我的管理學知識儲備太低,吸收不了,光看了個熱鬧。還是得乖乖從科班角度一步一步來,管院巨頭朋友們可以讀一下。
順便推薦一下Dilbert的動畫,兩季24集,美式幽默,令人捧腹。B站有資源。 - 《上帝擲骰子嗎》
哈!最好吃的冷飯,燈泡小隊長書籍名人堂級別(5/5)!這本書當年是池院長推薦的,可惜自從他去了錘子科技我就取關了,不知現在是否一切順利。
書講得是量子理論的誕生史,從波粒二象性講到第五次索維爾論劍講到現代量子理論,洋洋灑灑,令人目眩神迷。書里出現的各種大咖之間的對決,頗有武林高手風范,互相交手見招拆招,看得大為過癮。有人稱這本為中國的《時間簡史》,我覺得曹天元老師用詞也好行文也好,都比霍金教授不知高到哪里去。(提醒一下:如果書中有任何知識上的錯誤,恕我看不出來)
如果想從科普級別好好了解一下量子理論,這本是最好的中文書籍;文科的朋友也不用擔心,只要有初中級別的物理知識我覺得完全夠用,到時候跟理科生侃侃而談量子糾纏,甩他們一臉! - 《別鬧了 費曼先生》
這個是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不是吳·爸爸去哪兒·費曼——不過那孩子的名字倒還真的是按照物理學家來起的。就是可憐費曼吧里物理愛好者,平白無故被一群阿姨粉趕了出去,流離失所,嗚呼哀哉。
本書是費曼的回憶錄,記載了這位大物理學家充滿童趣沒個正經的生活。書中看到這位諾獎得主以開人保險箱為樂,在康奈爾作教授享受“玩”物理,在巴西狂歡節幫人打森巴鼓(說起來,費曼物理學講義新千年版前言的插圖就是費曼打森巴鼓),在酒吧邊做科學研究邊“做科學研究”,讓人哭笑不得。書中絕沒有任何說教,也沒什么深奧難懂的物理學,有的是費曼各種笑鬧軼事后面透露出天才的一些天機。
“物理學家是人類中的小飛俠,他們從不長大,永葆赤子之心”。
有關費曼的生活,還有另外一本書,比這本更薄,叫《你管別人想什么》。我很喜歡這本書,especially書名。這是費曼妻子跟費曼說的一句話,當年讀到,醍醐灌頂,從此放浪形骸,極樂逍遙(并沒有 -
《你今天真好看/龍蝦是百憂解》
Liz Climo一向是我非常喜歡的女繪本作家,這兩本是她tumblr上的小漫集錦,前面一本已有中文版。Liz這個系列基本只畫小動物的生活,寥寥幾筆,充滿真意,暖心暖胃。我喜歡這個的原因和我喜歡Zootopia不一樣,雖然都有小動物很可愛的成分,但一個是逗,一個是暖。心情不好的時候翻兩頁,就感覺屋子又亮堂了起來。
你們感受一下
強烈建議真愛粉們買實體版,一方面鼓勵作者,一方面實體版有大概三分之一是并沒有發到網上的哦。
- 《牛津通識套——繽紛的語言學》
《牛津通識套》是個好東西。這是牛津大學出版的一套叢書,現在好像已經出到了三百多本?每一本都針對一個話題,由這個領域的大家來寫一本入門手冊:薄薄的一兩百頁,能把一個領域大概講明白,也算不錯。最好的一點是你可以只用一兩個小時就大致確認自己對某個新領域是否感興趣,如果喜歡的話就展開閱讀,不喜歡就先放下有緣再看。
請別覺得這個是在混每個月的指標,讀書可從來都不是按照量來計算收獲的啊。
說回原書。這本書講的是語言學,讀來不算有感覺。書從語言的起源講到語言的發展,又講到語言的系統性,最后以認知語言學作結,將語言學山頭的研究重點過了個遍。然而我讀來沒什么感覺。并不是說寫得不好,翻譯質量更是非常過硬,只是這個研究方向not my type。個人最喜歡的是中間講述“語族”的chapter,從兩種語言同意單詞之間的發音和拼寫模式分析它們是否同源,真是一種有趣而麻煩而有趣的活兒,重點在有趣。 - 《牛津通識套——天文學簡史》
這本比起上一本就稍有不足。且不說翻譯問題,畢竟上一本譯者就是語言學專家,文辭華麗可以理解。《天文學簡史》呢,可能受限于篇幅,大幅過濾了天文學歷史上的探索的過程,過濾了人和人之間觀念和觀念之間的沖突與斗爭,過濾了失敗和彎路,留下一張比白水煮雞胸肉還要柴的“任務清單”。
那就不推薦了,說一下看完的想法:宗教與科學果然素來是死敵,一切不能證偽的概念都是耍流氓;本輪均輪偏心輪,古人也不閑得慌;任何科學理論都沒有一次成型的道理,在不斷的假設——觀測——得到結論——修正的循環中才能逐漸逼近世界的本源,當然前提你不是個不可知論者;第谷和一眾觀測大師也很偉大呀,這種把一件事默默做幾十年做到最好的精神也很偉大呀。
呼呼,這個月書單8號才發出來,真是不像話。但愿二月雖然短,還是能順利完成讀書的任務吧(當然學習并不會松懈)。這個月有好多好小說,譬如地中海戰爭三部曲(1453/財富之城/海洋帝國)還有之前說的安珀志6-10。
吉本大大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現已加入豪華書單,大概一年后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