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吧,不知道咋回事,同學群又有點熱;這不我的中學同學組建了個微信群,叫“康杰85屆-中條蒼蒼、黃河泱泱”,其實后面的“中條蒼蒼黃河泱泱”是我們康杰中學的校歌的一句歌詞。
康杰中學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是一所省級重點中學,是以革命烈士嘉康杰命名的,嘉康杰烈士是中共七大代表,在去延安參加中共七大的路上遇害的。康杰中學在我們上學的那個時候,一本的升學率在90%以上,現在因為經濟利益大幅擴招,升學率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個微信群就是把1982年考入康杰中學的同學一網打盡,但這個叫“85屆”還是“82屆”?是“82級”還是“85級”?我是沒有搞清楚,如果是股東會或者董事會的排序那我可是一清二楚。
群主發起號召,讓我們回憶在康杰中學那三年的美好點滴,還準備結集出版,我估計要出版也是自費。你想想呀,都50多的人了,要回憶16-18歲的事情,除非那些愛記日記的;還有呀像我這種不出眾的學生,老師沒有啥印象,同學印象又不深,好在就像老話說的:秦檜還有兩朋友呢!所以我這康中三年也有那么一些點點滴滴可以回憶下。
01 入學體測
我是從萬榮縣榮河初中考上康中的,當時我們初三兩個班考上四個:我、張雷凱、張建忠、關保國,我老婆(那個時候還不認識)也從何莊初中考上康中了。
拿到通知的時候,同時通知要進行體育測驗,我記得有三項:立定跳遠、引體向上、800米跑,學校派了個老師帶隊到康中進行體測,立定跳遠就在教導處房子旁邊,忘了我跳了多遠,引體向上是要做20個,800米跑我是第二名,我老婆當時是走完的。
好在并沒有人因為體測刷下來。
02 高一在162班
高一我被分在162班,當時還沒分文理科,我物理、化學兩門課沒啥感覺,一旦超常發揮,只要這兩門考好了,那就能全班排名進前十,但大多數情況都是真實水平,也就排名倒數后十名了,所以高二分文理科的時候,我就主動要求到文科班157班。
162班呆了一年,有幾個同學有點印象:一個是胡永雷,我們坐過同桌,人家那叫學習好,高考保送到西安交大;一個是牛紅師個子不高,愛打乒乓球,還有兩個女同學,好像是中條山有色公司的?感覺人家那才像城里人;當然了,與我一起轉到157班的幾個同學,那就太熟悉了。
很早很早在人人網上,162班有個群,我還主動進去過,但沒人理我,好像我不是162班同學似的,最后我自己退了出來,感覺心里哇涼哇涼的。
03 高一春游
高一的時候,162班組織過一次春游,是去芮城的永樂宮,永樂宮是全國唯一保存的有元代壁畫的宮殿,有900多平米的壁畫。
當時的交通哪像現在呀,有個嚴悍同學的父親好像在運城地委工作吧,借了輛大卡車,我們全班同學除了兩三個坐駕駛室外,都上到卡車上,女同學在車頭那邊,男同學都在車尾,一遇到剎車,男同學“嘩”全涌到女同學身上了,大家哈哈大笑,以至于后來剎車不猛的情況下,男同學也故意涌到女同學身上。
那年春游,我是對永樂宮壁畫沒啥印象,對剎車倒是印象深刻!
04 住宿
康中三年住宿條件比較艱苦,我們男生住的是通鋪,宿舍中間是大爐子,兩邊各是13個人的通鋪,每個鋪面寬大概不到80公分,鋪下有個坑放鞋,你要晚上睡不安穩,也會影響別人。
冬天更不好過,晚上上廁所,有的人比較懶,就在門外方便;你如果去東邊的廁所,搞不好容易滑到。
女生的住宿要好一點,是架子床。
05 打飯
康中三年吃飯是個大問題,去晚了好菜就沒了;所以吃飯基本上是兩個人一伙,我當時與來自永濟電機廠的孫衛革一伙,一個人負責買饃,一個人負責買菜;打飯的時候大家都貼著墻往里擠,饃和稀飯一個窗口,菜一個窗口,饃是那種四兩一個的杠子饃;往往同學都是一手拿饃,一手端著稀飯,稀飯要端的高高的,不然出不來,很多情況下因為擁擠,稀飯會撒在自己和別人的身上。
打飯回來,大家會把菜放在宿舍外面的臺階上,自己蹲在臺階下面,邊聊邊吃。我就是康中三年吃飯的時候無聊,練習用左手吃飯,到現在左手夾個花生啥的沒有一點問題。
06 幾個老師
像我這樣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也關注不到,我那也就與老師接觸的比較少,印象深刻的有4個老師:王興橋老師、史海涌老師、地理曹老師、歷史石老師。
王興橋老師是原班主任,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大家罷課要求更換班主任,弄得學校最后開除了我們班一名學生,當然了王老師也黯然下課了。
史海涌老師是接任的班主任,教數學,對同學很負責,雖然手有殘疾,但板書那叫牛逼!
地理曹老師、歷史石老師有印象是我喜歡地理、歷史,曹老師講課講到重點的時候,會連說三遍,就像現在所說的重要的話說三遍一樣;歷史石老師是天津知情,雖然胖,但打籃球那叫一個瀟灑。
07 表演啞劇
我在康中最出彩的應該是高三那年,學校與運城的部隊在軍區的大禮堂搞了一次聯歡吧,我代表學校表演了一個啞劇,大獲成功!
當時我們高三文科班塞進來80多人,大家在五樓頂樓復習功課。啞劇的創意是我和郝雷紅一起想出來的,內容是一個學武術的人,啥都想學,這個學一點,稍微遇到困難就學別的武術,最后啥都沒學成,諷刺沒有耐心、不懂堅持的人。
郝雷紅和我經常在教室外面,一遍又一遍地琢磨如何能表現出那些內容,能讓大家看懂,畢竟那個時候啞劇是比較少的,在通過學校的初審后,我們又進行了改動,在軍區表演大獲成功!
08 填報志愿
高考之前一個多月吧,全省搞了一次摸底考試,根據這次的成績,可以選擇提前錄取到省內大學,我總成績也可以上山西大學,但語文差幾分不能上新聞系,就放棄了,與我合伙打飯的孫衛革就放棄了高考,提前錄取到山西大學。
高考填報志愿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考試比較奇葩,總是這次好,下次就壞,得虧高考的時候輪上好的時候了,所以好像考了全班第八名吧。
1985年高考的時候,我記得是先填報志愿,157班就有5個報中國政法大學的:馬宏斌、張運建、馬曉麗、樊改菊和我,中國政法大學當年從山西錄取60個,為了避免“擁擠踩踏”,當時班主任史老師認為我平時成績比較差,就讓我報別的大學,我是死活不改,最后做通了樊改菊的工作,讓其改報四川大學,其實不改也沒問題。
我呢能想起的康中三年的點點滴滴好像就這些,甚至更有一些提不上串的,比如康中西門的小籠包子?我看了些別人的回憶,那都是比較高大上的,沒辦法我就是想起這些,或許同學看了,能幫我想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