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備(每天照舊,不知道以后可否省掉)
看書、記單詞、60s、演講、辯論賽、萌姐課程…………
二、情緒
因為昨天跟某組員同為一組完成《組織行為學》的PPT作業,昨天跟她商量好了,我最近沒時間問她可否我找資料,她做PPT,她答應了。然后我說下午6點-7點把資料發給她,之后到7點半了因為我要開會,所以推遲一點,她就來問我了,之后我立馬發過去。后來,昨晚12點,我問她PPT到哪一步了?她說還沒開始,配個開心的表情。我心里在想,難道她不想做?推卸責任?后來,今天我有點回避她,坐我旁邊都沒和她說話,然后我發信息給她“你是不是沒時間吖?如果沒時間的話,就跟我說一聲?!焙髞?,她說今晚搞定。雖然事情很簡單,但是這并不是我希望的結果。
我想,首先,如果她一開始沒時間做的話,就不要答應啦,我們可以商量。其次,她答應之后,不向我報備她完成的情況,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記得之后看過一篇文,在職場中,不管你工作完成得如何,記得時時刻刻向負責人說明原因,給別人心里一個底。
三、《零秒思考》
今天早上看了這本書,后來記得在《得到》上聽過這本書,然后就去聽了,后來又在PomoNote的效率閱讀社看到這本書的分享,里面有一個技巧有益于我們鍛煉邏輯思維(最近由小伙伴幫我分析七個人物法,得出的結果,其中一項是提高邏輯思維,所以最近都在學習這個相關技巧):將一張A4紙橫放在面前,每張紙寫一個主題,1頁寫4-6行,每行寫20-30字,寫每張紙所用的時間要控制在1分鐘以內,每天寫10頁,每天要用10分鐘的時間來做筆記。
四、分享
老師說過:日本書籍的特點是教會你一個技能;中國的書籍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理論敘述,就告訴你這句話是真理;美國書籍的特產是先說一個理論然后通過事例去證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