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天氣轉涼,我連著咳了好幾天。
正當吃藥養病時恰巧看到一部大片:
從海角到山巔,從西北到江南,原來我喝下的一杯藥飲背后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就是聚焦傳統中國醫藥的紀錄片作品 ——
[本草中華]
去年播出的[本草中國]就講述了醫者、藥者故事并普及了中醫本草的知識。
而這部[本草中華]由原班人馬打造,在相同的題材中做到了更深刻的發掘!
豆瓣評分也升至8.8分,甚至有網友稱其是繼[舌尖]之后又一部國產現象級紀錄片…
高清的4K畫面里風景盡收眼底,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各類的中草藥以另一種形態和我們相見:
原本藥匣里干癟藥材卻變成了一池碧水紅蓮,漫山艷麗百合,甚至還有望而止渴的青梅。
去年播出的[本草中國]更像是科教紀錄片。
它以中藥品類、中藥制法、中藥產地以及中藥世家等視角來介紹中醫藥文化。
雖然普及了本草知識,但卻少了幾絲情韻…
而本以為[本草中華]只是第二季的續作,但實際上這是一部透過中藥文化揭示中國式生活哲學的作品…
例如“苦澀”的中藥其實才是“人生五味”的真解!
廣西平南盛產肉桂,蒙石堅一家便以肉桂為業。
肉桂既是貫穿中西餐飲的食材也是一味藥材,芬芳而辛辣的肉桂具有散寒止痛的療效…
受條件所限蒙家人決定要告別舊居,而老母親卻放不下祖輩栽植的那棵年邁肉桂樹。
最終全家人決定將這株即將枯萎的老桂取肉桂皮作為紀念,讓老母親放下心存念想。
肉桂的辛辣此刻卻成為了老者的哀愁…
另一面,遠在山東榮成海邊,大叔鞠文清在天還沒亮時便要下海采收海帶…
平日里吃過海帶絲、海帶結的我們卻鮮少知道海帶也是一味中藥。
干燥后的海帶稱為昆布,用來祛痰利水消腫。
鞠文清在收獲季每天要采收數噸海帶,常年累月的人工采收讓他患上腰椎間盤突出。
但是生活沒有機會讓他停下勞作…
他依舊帶著疼痛忙碌往返在海面和碼頭,而海帶的咸澀或許永遠趕不上汗水灼燒…
鏡頭轉到微山湖,蒼茫大海瞬間變成了一池清蓮。
花紅葉翠籽粒飽滿的荷花全身都是藥!
其中荷葉在中藥中不僅有傳統的晾干,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煅碳”方式能改變其性味功效…
出身中藥世家的姜保生今年87歲高齡,他制出的煅碳荷葉簡直像是藝術品一般。
但是年齡和疾病讓他無法繼續中藥事業,因此他要將自己掌握的技術盡快的傳給后人。
傳承就像荷葉碳一般,看似枯燼卻是新生!
同樣是年邁的老者,福建上杭的林伯徐和林才玉老兩口依舊保持著傳統的烏梅制作…
被加工成零食的烏梅也是一味中藥,由青梅煙熏而成的烏梅酸甜之中還有獨特的味道。
而手做烏梅的老兩口曾經也有過“繞床弄青梅”的酸澀年少,如今已如烏梅般滋味醇厚。
除了酸甜的情感,還有深埋于心的深沉…
甘肅蘭州的張宗忠和老伴兒以種植百合為生。
百合花芬芳馥郁而它的球莖更是一味好藥:
入食可以做成千百種菜色成為食療佳品;入藥則能夠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鱗片團團相抱而為百合,更有百年好合的寓意。
張宗忠曾為村鎮的百合事業忙碌半生,而扛起家庭的妻子雙手早已因風濕腫脹變形。
于是男人頭一回為妻子燒飯,豈止百年更是好合!
幾味中藥,幾段人生,性味有別,人生不易。
而[本草中國]也給出了人生藥方:
本草的五味何嘗不是人生的五味!
酸苦甘辛咸即是喜怒哀樂殤,而生命真實的質地便是苦中有樂笑中有淚,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老阿婆望著枯萎的桂樹說著“樹老了、人也老了”的哀傷告別時,生命的余暉黯然神傷。
曾經青梅般年少愛人終究被時間削弱,感動于百年好合的同時卻難舍光陰的凄然流逝。
但人生也循自然的章法,都要經歷時間的琢磨…
[本草中國]的宣傳語叫:
療愈生命的中國智慧
很慶幸它沒有將這種智慧裝裱成老祖宗的廟堂門楣,也沒有被視作閃金光的民族驕傲。
相反,柴米油鹽里才是中國哲學的本味!
去年的[本草中國]里提到有這樣一道妙語:
趕時間似乎有著一種較勁的味道,而等時間卻呈現了另一種處世哲學。
而在[舌尖上的中國]里也講到中國人愛以時令安排飲食,國人飲食跟隨著傳統的二十四節氣。
一句“冬吃蘿卜夏吃姜”無不是時間的智慧…
如今我們對“匠人精神”情有獨鐘,他們所展示出的堅持、謙和、平靜、隱忍為當下人推崇。
其實匠人精神其實也正是“等時間”的哲學。
我不禁回想起[本草中國]里采紅花的余福生…
他說有些人喜歡打牌,有些人喜歡旅游,而我就喜歡精心培養西紅花,是一種精神寄托。
拋卻對匠人精神的造作表白,余福生的質樸話語正是匠人不改本心的真諦…
回到[本草中華]的視角,世間千味本草和醫者百張良方哪里比得上時間積淀出的人生哲學呢?
就像少林寺的藥房大師所言,藥有千百種,而本意就是讓人快樂!
藥者醫身,而醫心則靠我們親悟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