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滴露珠
01
十八歲時,我的座右銘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吃遍萬里路上的名小吃。
許多年過去,不敢說讀過了萬卷書,行過了萬里路,不過,旅行路上的美食和小吃倒是吃了不少。俗語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總是有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風土人情,當然,也有不同的地方美食和風味小吃。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內陸人,夏天,最向往的就是去海邊。時常暢想著,與三兩好友臨海而坐,大口吃著海鮮,喝著新鮮扎啤,身邊是蔚藍的大海和細細的沙灘,陣陣微帶腥咸氣息的海風拂過臉頰,該是多么的愜意和爽懷!
去年夏天去長島,住在家庭旅館里,一日三餐都由房東負責。房東大姐頗具膠東人熱情好客的特點,頓頓都給我們上大量的海鮮。一開始,我們一家三口大快朵頤,將各式海鮮統統掃進肚里。可是吃了兩天,胃就有點受不了啦,請求大姐早餐給我們上清粥小菜、豆漿油條煎雞蛋和火燒,午餐和晚餐,海鮮有兩道就好,弄點蔬菜和豬肉給我們暖暖胃。最后要走的時候,房東大姐說,你們沒吃過紫菜餡的包子(水餃)吧,大姐這就給你們包紫菜包子吃。等紫菜餡大水餃一上桌,我搶先咬開一個一嘗,并不比我媽包的豬肉白菜水餃好吃。大姐在一邊滿臉期待地不停問我“好吃嗎”,我當然不能說一般般啦,只好連連點頭,夸道“好吃,真好吃”!
對于蛤蜊、扇貝類海鮮,多年以來我一直有個疑問,那就是:蛤蜊或扇貝肉上的那一包黑東西(實際就是蛤蜊和扇貝的排泄物)到底是能吃還是不能吃?我是味覺比較敏感的人,大蝦的腸線都要剔除干凈了再吃,可是,去飯店吃飯,煮大蝦和油炸大蝦,通常都是不去腸線的,所以,我去飯店吃飯,如果是自己點菜,從不點整只的大蝦。記得那一次去海鮮酒樓吃飯,點了個蝦仁水餃,里邊的蝦仁倒是真新鮮,可是我的舌頭一碰到蝦仁的腸線,那股腥味立即刺激得我想吐。
原本我吃蛤蜊也是要一點點去除那黑東西的,可是,蛤蜊的肉本身就那么一丁點,等我好不容易將那臟東西去掉,手里的肉也就只剩了一絲絲皮。在我費勁剔除時,一桌子的其他人,早已用筷子夾起蛤蜊,嘴起殼落,一會兒工夫,桌上就堆滿了蛤蜊殼。我也只好放棄我的精細吃法,轉為豪放派,也夾起一只蛤蜊,嘴起殼落,好,果然吃得痛快!
在長島,趁著見到正宗膠東人的機會,我向房東大姐請教這一問題。大姐不假思索地說,當然可以吃,我們從小都是這樣吃的。得到了本地人的肯定回答,我依言夾起一只大號扇貝,試圖把里邊的肉全部吞咽下去。媽呀,反胃,我只好又悄悄地吐了出來,用餐巾紙包好扔掉。
所以,外出旅行,光有一個夢想還不行,光有口袋里的錢也不行,還必須有一個鋼舌,一個鐵胃,能夠承受得了所有的食物味道,能夠消化嘴里吃進的任何食物。
幾年前去桂林,不光看到了甲天下的山水,還體驗到了南方的署濕,以及火辣辣的菜肴。平日我還自詡挺能吃辣的,但是,在桂林,頓頓吃辣,不幾日,我的嘴唇就被燎起了泡。這還不是以吃辣聞名的湖南和四川,看來我要是去這兩地,分分鐘會被辣死。南方人頓頓米飯,這也讓我這自小吃慣了面食的胃難以忍受。到飯店坐下,先問服務員,有饅頭嗎,服務員點頭,這才如釋重負地松口氣。
02
在旅行中,我們不可能餐餐都在飯店酒店吃,那樣既浪費錢又享受不到本地特色美味。為了體驗當地正宗的小吃,我們經常要走古街串小巷,循著小吃誘人的香味,花不多的幾個零錢,去滿足自己味蕾的絕美體驗。一道老湯,一種糕餅,一碗餛飩,一個粽子,都說小吃在民間,此話果然不假。不過,你有注意過小吃攤的衛生嗎,油乎乎臟乎乎的案板,半新不舊的矮桌子,所有的碗都放在一個大桶里清洗,那桶水不知要重復使用多少次,攤主一邊做小吃一邊收錢找錢,有時候會在找錢的手上套一只塑料袋,有時候又忘記了。為了省下洗碗的時間,也為了食客的心理安慰,許多攤主會在碗里套一只塑料袋,再盛上你要的食物,食物的美味和著塑料隨熱釋放的毒素,一起進入了我們的胃。
身處都市日日勞碌奔忙的人們,總在內心向往一種寧靜的田園生活,假期里,喜歡去山林里探幽,去保留著古貌的村落徜徉。在山上或者村子里的農家小院,吃上一頓地道的農家飯菜,是城市人的喜好。現摘的瓜果蔬菜,打野的雞下的土雞蛋,這些新鮮的土風味讓大家口舌流連,贊嘆不已。
那年,和朋友去本地較有名的山游玩,中午在山上的飯店用餐。香甜的炸槐花,綠綠的蒸野菜,淌著油的金黃咸鴨蛋,黃澄澄的炸金蟬,還有一大盆滋味鮮美的鮮魚湯。大家坐在涼亭里,吃著山中美味,喝著涼涼的啤酒,談笑風生,愜意滿足。
中間,我去了趟廁所,回來洗手時,因為洗手池就在廚房門口,我洗著手,就隨意往開著窗子的廚房掃了一眼,只這一眼,我就驚呆了:廚房里的蒼蠅嗡嗡地飛來飛去,許多的食材隨隨便便攤放在案板上,有些就扔在地上的某個筐子或桶里,一只只蒼蠅叮在上邊。窗子邊放著一大張捕蠅紙,上面已粘滿了密密麻麻的死蒼蠅。
我出生在農村,對蒼蠅并不陌生,不過,夏天的時候,家家都要安上紗窗門或簾子,用來擋蒼蠅。偶爾進屋三兩只,也早被我們用蒼蠅拍子消滅掉了。蒼蠅最喜歡逐腥追臭,像飯店的廚房,自然就是蒼蠅最喜歡去的場所。我想飯店老板不是不知道廚房蒼蠅多,之所以不做上紗窗和紗簾,多半是為了廚房里空氣更流通,或者是為了省錢,可是,能為我們這些食客稍微考慮一下嗎?
如果你讀過錢鍾書的《圍城》,一定對書中那段,方鴻漸他們在旅途中吃的像鼻涕一樣的面條印象深刻。在旅行中,誰沒有吃過面目可疑、用料模糊、引人嘔吐遐想的食物呢?
那年我和朋友去河北旅行。先至石家莊,當地的一位朋友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中午,他請我們在石家莊有名的酒店搓了一頓。第二天,他驅車帶我們去看有名的趙州橋。下午,他說今晚吃飯換個口味。說完打了兩個電話,一會兒工夫,幾位男女駕車來到。
出發!一路走了好久,天也黑了下來,最后走的是山路,一路顛簸崎嶇,終于在一座茅草屋前停了下來。
朋友介紹說,這是此縣一個很有名的全羊館,當地的縣委書記等領導班子也經常帶人來這里吃飯。
進到屋里,只見里面燈光昏暗,凹凸不平的泥地面,疙疙瘩瘩的泥土墻,墻上掛著古老的馬燈,糊著舊得發黃的老報紙,筷子籠是用紙殼子做成,飯桌和凳子是石頭的。總之,里面的擺設,本著“怎么老土怎么來”的原則。
我們來到一張石桌邊團團坐定。先上了幾個農家小菜,數瓶啤酒和白酒,大家開喝起來。過了一會兒,上來了店里的主打——全羊湯。我喝了幾口,味道還不錯。
我這人有個毛病,喝了啤酒好去廁所。找店家一問,說是廁所在屋子后面。于是,我找店家借了一個手電,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找廁所。屋子西邊和南邊,是一大片麥田,所謂的廁所,原來就是在麥地邊挖的一個深坑。我用手電一照,天哪,深坑里全是密密麻麻蠕動的蛆蟲,還有一些蛆蟲拼命往坑上面爬。我嚇得頭皮發麻,思想斗爭了老半天,終于戰戰兢兢地上完了廁所。這次的上廁所經歷,成為我幾年來的心理陰影。
再次回到桌旁,我只喝酒,不敢再吃菜了,總是怕一不小心會吃出一只蒼蠅來。朋友讓我,我才象征性地夾一筷子。
回到賓館,我突然腹痛,一晚跑了十幾趟衛生間,折騰得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都沒有力氣去玩了。
所以,要論舒服,還是家里最舒服;要論吃的衛生,還是在家做的飯菜最衛生。我們厭倦了家常的生活、家常的飯菜,就夢想著去遠方,等到在遠方折騰一番后,又開始懷念家的溫暖和日常。
然而,在家待不了多久,我們又開始向往遠方了。人生就是如此的折騰。那就背起背包走吧,放下心靈的包袱,去吃遠方那些也許難吃也許好吃的菜,去品味遠方那些從沒吃過的風味小吃,即使吃到的是面目可憎惹人皺眉的飯菜,亦是一種別樣的旅行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