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jìn)倜唐的第32號心靈館
1
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想活成的樣子,這源于個體對美好的原始向往。
比如同事開玩笑說:要是現(xiàn)在給我一個億,還工作個P,世界那么大,真得去看看。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嘴角好像一邊掛了一個熱氣球,彎得不能再彎了。
我在上海的第一個朋友陳諾,他說他想要的就比較實在:每個月多賺一萬就好了。
這樣至少年底能有錢來個自由行,或者給自己買一塊浪琴的腕表。
一年前,他開始看不到自己在的公司有任何希望,果斷跳槽。
新公司前景廣闊,融資數(shù)輪,且有看得見的晉升空間,陳諾感覺很滿意。
入職前一天我們在一起吃了一頓慶祝飯,陳諾眉飛色舞地說:春天他媽的就要到了。
一桌的老K表示憂慮:沒那么簡單吧,這個領(lǐng)域你都沒有接觸過,不拼命都不行。
陳諾認(rèn)真地挑了一下眉毛:老子認(rèn)真起來自己都害怕。
三個月后,陳諾在新公司遇到了第一個坎。
大老板開會,要求他試著出一份詳盡的行業(yè)匯報案,第二天就要現(xiàn)場演示講解。
那天晚上我們一幫人幫著他忙到半夜,幸虧有個多面手老K,總算是東拼西湊了幾十頁PPT。陳諾拍著胸脯說:謝了哥幾個,以后我發(fā)達(dá)了肯定忘不了各位。
老K說:你忘了也沒關(guān)系,但是飯還得自己一口一口吃。你得趕快熟悉行業(yè)才行。
陳諾保證:“過了這一關(guān),我一有時間肯定學(xué)起來。”
一有時間就學(xué),這句話后來成了他隔三差五搪塞大家關(guān)心的口頭禪。
又過了兩個月,陳諾被公司勸退了,大老板臨時交流,他連一個常見的行業(yè)名詞的英文簡稱都不認(rèn)識。
大家數(shù)落著他,陳諾有點不耐煩:我總得有時間的時候,才能學(xué)習(xí)吧!這能怪我嗎!
一個朋友看不下去了:陳諾,游戲泡妞吃飯喝酒,你可是一樣都沒落下!
老K坐在角落里,抱著手看戲,只是笑笑沒說話。
2
作為一名資深胖子,我?guī)е@個“成就”活了十幾年。
作為吃貨,我曾經(jīng)在別人勸說“少吃點”的時候,懟上一句:唯美食和愛不可辜負(fù)。
盡管那句健身界的名言:自律才能自由,同樣能夠擊中一個文藝青年10秒鐘。
但通常10秒鐘后,我會安慰自己:真的是沒時間鍛煉,太忙了,有時間了一定練。
然后瞬間腦補出了各種揮汗如雨的樣子,到時一定balabala。
然而十幾年了,還是胖。更關(guān)鍵的是,胖是有副作用的。
比如無論胖瘦都所有審美,唯一不同的是,符合審美的沒有你穿的號碼。
每到這個時候,必是一邊滿世界找大尺碼,一邊咬牙切齒地下決心。
但是,健身和聚餐還是選擇了聚餐;健身和游戲還是選擇了游戲。
那個當(dāng)初貌似下定了決心要養(yǎng)成的習(xí)慣,改掉的毛病,實現(xiàn)的抱負(fù),
都被我們在其實可以支配時間的時候,默契地“優(yōu)化”掉了。
在這一點上,我和陳諾沒有什么不同。
我們那一句“等有時間一定/肯定XXX”,不過是對那些被我們身體里原生的劣根性——
比如懶惰,趨易避難——的一種逃避。
3
人在某一時刻就是這么奇怪。
一邊經(jīng)常感嘆人生苦短,不過須臾數(shù)十年;一邊又常常把“還有很多時間,不急”作為搪塞的借口。
也許逃避本就是人性的一種。被拖延的事情,往往代表著我們不愿承擔(dān)的辛苦。
而不愿開始這種辛苦,卻反而讓一輩子真的變得更短了。
比如不愿下班后再學(xué)點東西傍身的陳諾,那大半年的職場不過是在重復(fù)著慵懶的同一天;
不愿意花點時間健身的我,十幾年如一日地放棄不錯的衣服,去尋找合適的。
拖延和逃避,已經(jīng)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限定了自己活著的方式。
默許一切只是編程,習(xí)慣了某種平庸,就帶著它從天亮走到夜幕,直到吞噬自己。
在平均壽命都超過70年的年代,我們守著一種不那么美好的活法了現(xiàn)狀,卻可以走上十幾年。
厭倦了又不愿馬上去做點什么,過膩了總覺得“沒有時間”換換口味。
不得不說,這樣的一生有大半的時間是定格荒廢的。生命的質(zhì)量銳減了一半。
假設(shè)千年前的每個盡情縱酒的夜晚,李白總是放下酒壺想了想說:
等有時間,我再為此情此景賦詩一首吧!然后倒頭就睡。
后人心里的李白,大抵就不是什么偉大詩人了。
更像是點燃了脂肪幾天都燒不利索的董卓,永遠(yuǎn)不會被人知道的爛醉酒鬼。
我們想看到那么一首驚才艷艷的詩,也不知道還要等多少年了。
4
火和熟食對人類的意義,從那個蹲在草地上不停鉆木的人開始。
那些讓我們感到糟糕和失望,爛透了的日子,該是從我們的雙手終結(jié)。
有個我認(rèn)識的姑娘,曾經(jīng)一個人在深夜寫完工作總結(jié)后放聲大哭。
賺著勉強過活的薪水,逐漸應(yīng)付不來的工作壓力,一個人在大城市的孤單和落寞。
困境像潮水一樣,她躲得過被吞沒,卻躲不過被打濕。一切都糟透了。
哭過以后,她決定不要再這樣了。
“一定要改變點什么才行,”后來她說,“這是當(dāng)時唯一支撐我的動力。”
開始沉浸在另一種向上的生活里,她在我們的小圈子里消失了很久。
再見到她,竟是精明干練,游刃有余的職業(yè)精英。前幾天她邀請我們到她剛買的房子里作客,望著她談笑風(fēng)生,我有點恍惚,如果之前的某一天,她不過是哭過一場后睡著,然后早上醒來,繼續(xù)背著包低著頭,擠在滿是汗味的地鐵車廂里,對生活逃避和認(rèn)命。
今天又會是怎樣一種光景?
我相信,重來一遍,當(dāng)時一天只夠吃三頓盒飯的她,還會這么明亮地出現(xiàn)。
因為不屈服就是馬上反抗,不甘平庸就是馬上行動,想追逐美好,就是馬上跑起來。
而她不是什么天才,只是她做到了,心里住著一頭猛虎,下一刻,就再不讓它在囚籠里老去。
和你說所有想說的話,你我一起為生活開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