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其中“住”是當下人們身上的一座大山,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子,得要花費祖孫三代人的心血,還得是有點家底,很能干的三代人才行。
前幾天拜年去了六安舒城表哥家,他們是所處山區(qū)地帶,但小表哥去年卻蓋起了一棟鄉(xiāng)村小洋樓,模仿別墅建造,面積約有800平方米,總金額共計70萬元,裝修得富麗堂皇。
小表哥和小表嫂這幾年在杭州余杭某市場經(jīng)營肉攤生意,邊零售邊批發(fā)給工廠食堂,年關邊給客戶灌香腸,(那可是加工費,調(diào)料費,本身肉錢,賺幾手呢!)
去年表嫂她單獨又開了家香豬肉店,一斤肉賣28元的那種,面對高端客戶群體。
小表嫂比小表哥小七歲,86年的,聽小姨說別看你表嫂沒多大,生得小巧玲瓏的,可是個生意經(jīng)呢!她去年一個人就賺了30萬,大姨現(xiàn)在可是享福了。
這是讓我們這普通上班族情何以堪。另一個大表哥,也是個小創(chuàng)業(yè)者,他在我們省會合肥開了家韓國料理,請了一個廚師,兩個服務員。
50平米的小店,每天是座無虛席,生意火爆,采用線上線下oto模式,與時俱進,每天僅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等幾個平臺的線上生意就有小兩千塊,線上的所賺利潤就足夠表哥的基本開銷,線下一天有四千左右的銷售額,店里所得就是大表哥凈賺收入。
在老家農(nóng)村,倆個表哥都算小有成就者,他們都只有小學學歷,大姨早年一直身體不好,常年靠吃藥支撐身體,大山區(qū)也沒啥掙錢門道。根本沒有條件供他們讀書,在我的兒時記憶里,他們家一直都是住草房子,是他們?nèi)遄罡F的一家,當然也是所有親戚里最窮的,直到小表哥15歲出門打工在溫州打火機廠,勤奮踏實聰慧的他,兩年后就當上了小組長,大表哥那時是在工地挖土方,直到2000年,大姨家才蓋上了樓房,告別了茅草屋。
那時,小表哥已當上了車間主任,一人之下,百人之上,但后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打火機廠的經(jīng)濟效益每況愈下,提成分紅統(tǒng)統(tǒng)沒有,只有三千元固定死工資。
小表哥決定辭職,想自己去創(chuàng)業(yè),本想搞個小加工廠,專做打火機上的絲印業(yè)務,因沒有足夠的資金,感覺條件倘不成熟。
表姐當時在杭州那邊工廠做服裝,他就決定到杭州去看看,先在表姐那邊住了些日子,順便再找工作,剛好當時有個新菜市場正在招商家入駐,有舒城桐城老鄉(xiāng)把租下準備賣菜的,有的賣魚,賣干貨的。
表姐借了一萬給小表哥,(因為蓋房戀愛結婚生娃表哥積蓄都花光了)讓他也去交押金租個鋪面,再想想到底賣什么更合適,就這樣小表哥去交了押金店租,從一個打工族變成了一家小店創(chuàng)業(yè)者。
后覺得賣菜的話品種太多麻煩,還怕容易壞,根本不知到底賣啥好,在無法選擇的情況下,有人建議表哥把市場上所能賣的寫在紙條上包好抓鬮,抓哪個就賣哪個,很搞笑的是小表哥還真照做了,抓了個賣肉的。
后就這樣定下來,決定開肉店。據(jù)說一斤肉能賺一兩塊錢,一上午賣一頭豬也就行了,下午是可以休息的,再想想其他出路,當時表哥的想法就是這樣的,那已是2010年。
買了輛二手三輪車,一臺冰柜,小店正式開始營業(yè),因為之前從沒賣過豬肉,剁肉,刮腿毛,看似很簡單的事,真做起來卻大有學問,小表哥買好煙拜師傅手把手教他,直到現(xiàn)在他還常說,那時頭幾月剛賣豬肉,他的手刮豬毛整天都是腫的。
每天凌晨三點,騎個舊三輪去屠宰廠拉肉,(小表哥只有1.63的個子)全菜市場只有他一個是三個輪子的,結果頭幾月每天都只能賣半頭豬,但表哥不氣餒,不放棄,勤勤懇懇的干著,真誠的對待著每一個顧客,從沒有缺斤少兩的情況。
很快在市場和周邊小區(qū)贏得了好口碑,雖然市場上賣肉的有七八家,但他生意卻很快脫穎而出,還有工廠食堂里的人過來批發(fā)肉,表哥沒有向其他人一樣嫌棄批發(fā)利潤太低,要送貨,還先欠帳,有的是月底一起結,有的是年底,甚至更久。但他想的是多走量,多少還能賺點點就行,打開批發(fā)這塊蛋糕,生意越來越忙,在家待娃的的表嫂也過去幫忙了。
那年冬天, 他們又學會了灌香腸,他們透露灌香腸是最劃算的,調(diào)料、肉、時間的錢等于都一起賺了,一斤至少能賺五元,一到冬天年關,表嫂的扣扣空間,現(xiàn)在微信就常發(fā)灌好的香腸圖片,一串串紅彤彤的香腸高掛在那里,那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有時也會發(fā)她自己手被碰到流血包扎的文字圖片。
兩年后,表哥在那個市場已站穩(wěn)腳跟,僅批發(fā)肉一天就有兩頭豬,還有店鋪零賣的幾頭,日均能賺一千多元。
前年底表哥又看中了鄰近區(qū)的另一個市場旺鋪,果斷把轉讓下來,讓表嫂過去經(jīng)營,劈開傳統(tǒng)的豬肉激烈競爭趨勢,她賣的是金華香豬肉,一斤肉高達28元,沒想到一開業(yè)就非常火爆。
在表哥的帶領下,如今表嫂的哥哥弟弟們也都在杭州賣肉。
表哥也算是鳥槍換炮,早就換了四個輪子的拉肉,13年在杭州買了套三室居房子,現(xiàn)已升值數(shù)倍,全家都買了各種商業(yè)保險,每年給大姨一兩萬,是共認最孝敬父母的。
因想讓大姨大姨夫在家邊有面子,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回家能更寬敞,小表哥又在老家蓋了棟70萬的鄉(xiāng)村別墅,計劃今年買輛寶馬。
表哥們的小有所成,也代表了無數(shù)從農(nóng)村出來白手起家的人,他們的共同點都是起點極低,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全是靠自己一步步打拼,一點點積累,不驕不躁,不眼高手低,不向困難低頭,認準一個行業(yè)死磕到底。
對于一個僅小學文化的人來說,這算不算一種成功,算不算是一種勵志的案例呢?
想了解更多創(chuàng)業(yè),寫作及運營自媒體的歡迎關注我,謝謝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