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聲明:雞湯和干貨各有用途。沒有貶低任何一方的意思。
幺雞湯和干貨。。。
那什么是雞湯,什么是干貨。雞湯就是擺了一堆各種大道理的文字用來給你打雞血,干貨就是提供工作和生活中你肯定會用到的實用型知識或經驗。如果用形容明星的話來解釋它們的區別:雞湯是偶像派,干貨是實力派。
劉嘉玲
但問題來了:什么時候該看什么?劉嘉玲在她49歲的生日party上,這樣回顧自己的前半生:我10歲不懂事,20歲裝懂事,30歲亂搞事,40歲自以為是。劉嘉玲說的沒錯,我們人生掐頭去尾中間只剩下30年。這30年里張三如果一直看雞湯,我敢打保票張三不會變成李四,如果一直看干貨,張三可能會變成王五也未可知。
時間管理分為四類:重要又緊急、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雞湯 :《47樓207》
如果是大學階段,心靈雞湯是一定要看的,但看雞湯和干貨文章的比例該是3:7,意思是看了10本書,3本是雞湯,7本是干貨。雞湯雖然是偶像派,但它能給你精神的寄托,能給你堅持的動力。干貨在雞湯的基礎上,幫助你一步一個腳印的提升自己,提升專業知識,提升為人處世。
干貨 :《故事和講故事》
畢業之后進入社會,就要少看一些雞湯了,畢竟生活不是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我們也不是明星,生活很殘酷,必須要把自己變成實力派。此時看雞湯和干貨的比例,該是1:10。這1本雞湯,一般情況下不要看,如果哪天你被生活或工作逼到了要崩潰的邊緣,再看,能幫你起死回生。如果你畢業之后還天天看雞湯,對不起,你的人生將是雞湯人生,你也必定是個loser。
30歲以后,就不要看雞湯了,你已不再需要偶像,因為你的偶像就是你自己。
本文內容,純屬經驗,如有雷同,年齡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