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這是惜春的判詞,也就是說惜春的最終結局是出家了。而惜春為什么會被貼上孤僻冷漠的標簽,最后又選擇了出家?
賈府中“原應嘆息”中的惜春,是寧國府賈珍的妹妹,也是賈家年齡最小的女兒。很多人都認為惜春因自幼缺少父母憐惜,所以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這樣說倒也沒什么錯,但對惜春來說,卻并不公平。
惜春雖然是寧國府的小姐,但自小是在榮國府長大的,這是因為“史老太夫人極愛孫女,都跟在祖母這邊,一處讀書”。問題就出在這句話上,在《紅樓夢》中,賈母是一位極為慈愛的長者,連府里的丫頭小廝都是處處維護,惜春就算是少了父母的疼愛,但賈母的疼愛總是有的,正常的教育和生活也總是應該有的,按說“原應嘆息”里地位最低的應該是探春,因為她是庶女,惜春還是寧國府嫡親的小姐,可為什么前面三個姐姐都是大方得體,天真爛漫,到了惜春這里就成了孤僻冷漠,這是怎么都說不過去的。
那么,回到我們的問題:惜春為什么會變成《紅樓夢》里寫的那樣“心冷面冷”,最后又為什么選擇了出家這條路?
第一種可能,是因為賈府的丫鬟婆子們。惜春自幼生活在榮國府,但人卻是寧國府的,雖然有老夫人憐惜,但總不是時時刻刻,加上年紀小,那些丫頭婆子們的伶牙俐齒、尖酸刻薄,又怎么會饒過她?這一點從檢抄大觀園時,丫環入畫因私傳物品被惜春堅決的攆了出去可以看出端倪。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惜春太冷漠了,但是仔細想想為什么惜春會這么冷漠?這個世界上并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榮國府的丫頭婆子連迎春都敢欺負,偷了她的物品出去賣,會放過更加年幼、身邊更無依靠的惜春嗎?所以說惜春單純是因為冷漠才攆了入畫,這點值得考究。
第二種可能,是因為惜春的父母。惜春是賈敬的小女兒,書中并沒有對她的母親有什么描述,只說她早死了。而父親賈敬又一心向道,所以一直在都外玄真觀修煉,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也不曾在家居住。哥哥賈珍,比惜春大了二十多歲,但畢竟也是哥哥,且惜春有嫂子尤氏。按照長嫂如母的規制,怎么樣也不能不管惜春的事情,連話都不說一句,但《紅樓夢》前八十回里惜春沒有與寧國府的家人有任何往來的記載。就是父親賈敬去世,都沒有看到有人通知惜春,也沒有惜春為父送終的筆墨。
這里面有兩種猜測,一種是惜春非賈敬親生,而是賈敬外出尋道是其妻與人私通所生。但這條是說不過去的,先不說賈敬容不容的下這個女兒,就是榮國府也絕不會把一個非賈府血脈的私生女接到府里教養的,更何況還要跟三春姐妹生活在一起。
還有一種猜測說賈敬其實是暗寫雍正,因為無論從生活方式,喜愛煉丹,暴斃的原因和場景等等,賈敬和雍正都是相同的。這種說法如果建立在《紅樓夢》作者是愛新覺羅·弘時,就完全說的過去了。這樣的話,惜春就是作者杜撰出來的,一個虛無的人物,存在只是為了引申和對比寶玉出家的意義。
但無論哪種可能,惜春的冷漠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環境賦予的。且她的冷漠并非自私,只是為了自保。在那個吃人的封建社會里,一個沒有依靠的小女孩,要忍受明里暗里的欺凌,經歷了賈府抄家敗落的磨難,看破了三個姐姐的悲慘結局,最后出家落得干凈,也算是得償所愿。大家就不要再猜她結局有多慘了,讓她就這樣青燈古佛,也好。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