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吃飯還是讀書,第一步就是攝取,第二步就是消化,第三步就是吸收,最后一步就是提供給機體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物質上還有精神上的能量。
吃飯,多么簡單的事情。但卻好多人都不知道好好享受慢慢吃飯給自己帶來的那份愉悅感,取而代之的是狼吞虎咽般將美食大口大口的吞咽,還來不及品嘗其味道。
為什么不能夠細嚼慢咽呢,是為了趕時間,還是為了提高吃飯速度,但是無論原因是什么,狼吞虎咽的吃飯方式是不足取的。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里,都講究“細嚼慢咽”是有其中道理可言的。只有通過細嚼慢咽才能將食物磨得足夠碎,這樣在食物經過食道到達胃部以后,能夠大面積的充分和胃部消化液接觸,在消化酶的分解作用下,將食物很快的消化完畢,不會給我們的胃部造成太大的壓力。胃部工作順利,其他的五臟六腑也能夠相安無事的合作,為我們的機體所需的能量一直提供著。
反之,狼吞虎咽地將食物吞到胃部,勢必給胃部帶來壓力,這時候的胃就像一個沒有攪拌系統的化學反應釜,將物料充分發生反應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胃部就是驅動自己的動力,畢竟它的動力有限,倘若每天它的工作都是在超負荷狀態上,勢必有一天它會罷工,因為它也會累的。它累了,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身體內部的其他各個器官,也都會受之牽連,在成我們的消化吸收出現紊亂,沒有足夠的能量供給我們機體所需,所以終究自己逃不過胃病的折磨。其實,我就是受害者之一。
所以呢,保證消化系統正常運作的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好好吃飯,細嚼慢咽。當然還有其他好多的因素影響著我們消化系統的運作。
吃飯,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物質食糧,那么讀書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精神食糧。吃飯如此,讀書亦如此。
當你靜下心來細細地讀一本書的時候,你的大腦會一直處在運作狀態,它一邊攝取,一邊思考,一邊感悟,但是,當你拿過一本書,用一顆浮躁的心去讀它的時候,你收獲的更是另一種不安。
當你看到別人一周可以讀好幾本書的時候,你內心是滿滿的不安和內疚,為什么自己不能夠做到呢,于是內心的浮躁油然而生。開始走馬觀花的為讀書而讀書。是啊,你也可以一周讀夠幾本,但是呢,回頭看看我到底讀了些什么,似乎都忘記了,即使沒有全部忘記,記住的東西也是微乎其微了,不禁一笑,我這也是讀書么?
不要和別人比,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經歷不一樣,感悟能力也不一樣,別人可以一周讀好幾本,感悟頗多,將這些感悟到的東西,為之所用。而你不能,所以,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的目的不就是讓自己領悟之中的道理,并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嗎,讀了好幾本,卻沒有領悟其中的道理,讀再多的書又有何用?不要只是為了滿足用讀書的數量來彌補自己的那小丟丟的虛榮心,好嗎?
所以呀,我們都要靜下心來,細細地讀,慢慢的品,感悟其中的道理,抑或使自己變得更加淡定與從容。
其實,讀書和吃飯一樣,那樣的簡單,卻又那樣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