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時間利用效率極低。翻開清單本本,上面劃得√并不是很多。
回顧一下每天除了帶娃基本要干的事情,無非就那幾樣,工作、研究文章整理素材、寫文章、回答悟空問答、遛彎。
今天早上,不到五點就被碩小姐吵醒,哼哼唧唧一會又睡著,兩小只睡得很香,我卻怎么也睡不著了。
拿起手機,看了看淘寶上買的東西到哪了?今天能不能收到?打開搜狗,一堆新聞映入眼簾,忍不住往下滑動了很長時間。然后打開微信,刷了一會朋友圈,看了很久公號里別人的文章,最后打開悟空問答一邊刷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一邊回答了兩個。不覺中2個小時過去了。
磨蹭到兩小只都醒了已經6點40分了,我的上班時間是7點20,可想而知,接下來是一頓手忙腳亂的折騰。
匆忙吃完飯,迎著朝陽,踏上了上班的征途。
7點50到辦公室,感覺一天大部分精力磨沒了。坐下來,昏昏欲睡,好想有個床躺下來歇歇。
前段時間,辦公室同事閑時聊天,離家遠的一位說,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了,早上6點半就要開車出門,一個小時到學校,身心已經處于疲憊狀態。想打起精神工作?容我休息休息再說。眼一閉,不小心就睡著了。
按理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我們卻把自己搞得如此疲憊,在疲憊的狀態下談何時間效率?
今天早上上班的時候恰好聽了一本書《每天最重要的2個小時》。找到了出現這種苦惱的根源。作者是喬西·戴維斯,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神經學領域。這本書從從身體效能的角度,告訴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怎么才能把身體調整到一種巔峰狀態,進而對時間進行高效的利用。
現在最正常用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是依靠自控力執行制定的計劃表,但很多人不能堅持。第二種是將事情按重要程度和緊迫性分類處理,但不具備實操性。
本書提供了五種充分利用好每天最重要的2個小時的方法。
第一種,關注停頓點
做完一件事之后停一下, 想一想下一件事情,這個時間空隙就是停頓點。想什么呢?想想剛才做的事情哪一點做的不是很好,哪一點需要改進,哪一點比上次做的有進步。總之就是反思的過程,避免機械重復的做些毫無意義的工作。
這一點有點類似《刻意練習》里面的觀點。想要逐步提高練習的質量,需要不斷反饋,然后根據反饋結果進行反思改進,長此以往,進步會由量變達到質變。
如果你從一家公司辭職后,先別著急找下家,先給自己放個假,在這段時間考慮自己下一步往哪個方向發展,自己是否具備該領域需要的能力,如何才能擁有這些能力,俗話說,三思而后行。慎思慎行才能不辜負時間和努力。
第二點,管理心理能量
腦力和體力一樣也是會波動的,一方面會隨著時間波動,一方面根據你做事情的難易程度來波動。要根據自己大腦的狀態選擇相應難度的工作。
這也就是為什么早上起床很早,一到上班點卻非常累的原因。把精力最充沛的時間用來干了那些無用的事情,越往后越力不從心,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己身體哪兒出了毛病,其實是我們不懂腦力工作的這種規律。
一般早上剛起床的時候精力最充沛,頭腦的活性最大,大概能保持2個半小時的活力 ,然后想再集中注意力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中午吃過飯,血液會流向胃里消化食物,腦袋缺氧就會感覺昏昏欲睡。
采銅在《精進》一書中,告訴我們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那每天早上的黃金時間是做“值得做”的事情再好不過的時間了。
第三點,理解你的注意力
不要認為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是一種缺陷,它是大腦本身的特點,分心可以給我們的大腦帶來意想不到的創造力。
可以利用“番茄鐘”工作法,先專注20分鐘左右,再有意識地干一會其他的事情來換換腦子,比如起來走走,跳跳,看看窗外的風景,喝點水,也可以整理一下桌面,或是聽會歌,但最好不要去做那些需要工作記憶的事情。
另一種方法是覺察注意力。比如你正在看一本書,看了一會思緒就飄出去了,這時候注意這些念頭,某一個很可能就和你手頭的工作難題有關。成為解決難題的創造力來源?。???
太過于專注的人往往沒有什么創造力,像愛因斯坦和莫扎特都有注意力渙散癥。很多享譽世界的著作都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誕生,? 愛做白日夢說白了就是靈感的來源。
第四點,掌控飲食和運動
輕量運動可以促進思維活躍。為什么很多人就是堅持不了運動,是因為我們對運動的期望抱得太高。還有一點是有策略的飲食,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但直接吃太多的糖會讓你變遲鈍。
如果直接吃糖,在15分鐘之內可能會讓你覺得能量充足,但是超過15分鐘,葡萄糖就會瞬間降下來。有2種方法可以解決,一種是少食多餐,另一種是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方法很簡單,能夠堅持做的卻很少。
第五點,讓環境為你服務
環境的影響因素一種是噪音,另一種是光線。意外出現的聲音都算噪音,藍白光的照射下,邏輯分析能力、思維的敏捷度會增高,昏暗的燈光對創造力有好處。
我們在睡覺的時候都喜歡拉上窗簾關掉燈,早上天亮了,拉開窗簾就很難睡著了。我們的身體會自然對這種光線產生反應。如果要做創造性的工作,最好就是找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呆著。
反躬自省一下,會發現,我們平時最喜歡做的,做的最多的就是能短暫帶給我們愉悅體驗的事情,這些事情不需要深度思考。那些重要的事情短時間看不到收益的事情卻很少做,像寫作,閱讀、健身、學習一門技能。
這個現象導致我們不自覺的像掉進一個沙坑里。在坑里,我們總是一次次把沙子抓起來,剛獲得一點快感,沙子就從指尖滑落,又得重新來過。無論這個過程重復多少次,結果都是一樣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
2018年還剩100天了,不知道你的年度計劃完成了多少?現在改變還不算晚呀。
比如我,意識到時間管理的問題后,在今天上班的黃金1小時時間完成了這篇文章,做完了重要的事情,接下來是緊急事情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