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除了可以在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們的影響力以外,還會倒逼我們進行深度思考。所以我們就決定開始寫,可我們應該寫什么呢!?
很多人在開始寫的時候,盡情地寫自己想寫的事情,全然不顧讀者。山口拓郎老師在行動派舉辦的寫作課上告訴我們,要想讓讀者看你寫的東西,你就得寫你自己想寫的和讀者想讀的那一部分,或者說你擅長寫的和讀者想讀的那部分。也就是說,寫對讀者有所貢獻的東西,讀者才愿意看;寫你擅長寫的內容,你才寫得好。
新生大學的李笑來老師在一次題為《如何寫好一個教程》中也提到,在你開始寫之前,你得拼命琢磨,反復琢磨:你寫得東西對別人有用嗎?值得他們去分享嗎?
公眾號剽悍一只貓(半年左右粉絲量突破20萬)的貓老師在寫作方法中說,有一些朋友的文筆非常好,寫出來的東西文采斐然,但就是沒什么人看。貓老師覺得,原因在于他們的文章對于別人沒啥用,大家看了沒有轉發的欲望。他也說他自己文筆不好,寫出的東西沒啥文采,但是,他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寫的東西是有用的,是能讓人有啟發的。
所以,寫文章之前,先想想,你寫的這個東西對別人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