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01
艾瀾在家鄉的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平日里工作清閑,下了班便會約了同事逛逛街買買東西,最期待的事就是在節假日里和一大幫子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一起,吃喝玩樂,樂此不疲。
在工作上也是盡職盡責,但也只限于公務之事。忙完了手頭里的活,便會和辦公室里的人聊聊天,侃侃身邊的趣聞和八卦,要不然就是看看報紙雜刊,消磨消磨時間。不求有多大上進,只希望每天的日子過得簡單而快樂。
與她同時進入單位的另一個姑娘陳沫,正好和她相反,是個活的很充實的人。
每天只要有空暇就會爭分奪秒的抓緊時間忙自己的專業學習,或是想法子繼續攻克業務范圍之外的工作領域,以求自我的完善和提升。
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外,她的興趣也很廣泛,愛好頗多,會在休息的日子更可能多的獨自一人背著背包踏青爬山,還會自學烹飪烘焙,凡事有興趣的東西,她都樂于去嘗試,并享受這些新鮮事物帶來的快樂和趣味。
兩人鄰座,對比就相當明顯了。
常常一個火熱似太陽,唧唧喳喳熱熱鬧鬧,看起來趣味橫生。
另一個就經常默不作聲埋頭鼓搗手里頭專門找來的學習資料。
02兩人關系蠻好,一個善談,一個沉靜,年齡也相仿,到時時能談到一塊去。
艾瀾喜歡和陳沫聊天,覺得她人獨立又能干,博聞強識,積極上進,總有那么多感興趣的事要做。
而反觀自己,學習興趣寥寥無幾,能不給自己找事就不給自己攬活,比起一個人獨自奮進,更熱衷于呼朋喚友。
作為好朋友的陳沫見艾瀾起了心思,便也鼓動她跟自己一樣,在業余時間發展一個愛好,或是另修一門課程,把日子過的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比起沒事就宅在家里看電視和吃飯逛街唱唱歌,多看看書,或是外出增長些見識、陶冶下情操,聽起來似乎日子有滋有味多了。
在朋友的游說下,艾瀾興致滿滿的報了一個稍微感點興趣的周末繪畫班,又從網上購買了一些英語書籍,準備充分利用班內班外的時間,重塑自己的內在和思想,也像陳沫那樣過的緊張而忙碌。
周末繪畫板堅持了不到兩周,艾瀾就開始各種請假了,一會兒是身體出了毛病需要靜養歇息,一會兒是有私事忙的趕不上開課時間。
總之每到去學習繪畫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奇葩理由,論證自己確實走不開去不了。
如果說,早些時候,她確實還會為起床晚了,身體不適,天氣不好等理由為自己的偷懶開脫。
那么后來只要一想到明天又是去報道學習的日子,就會給自己特意安排一些阻礙并心安理得的像繪畫老師告假,比如約了朋友吃飯,約了客戶談業務,工作趕不上進度需要加班等等。
一晃眼繪畫教學截止的日期都到了,她連畫具怎么用都還不會,甚至在老師電話通知她這學期已經結束,但考慮到她的情況可以為她適當延期的時候,果斷干脆的回答了拒絕。
那一刻的欣喜,就像關押許久的犯人突然被解放了一樣的輕松自在,好似再也沒有了捆身的枷鎖。
至于被她放在辦公抽屜里的已經蒙了一層會的英文原版書籍,更是只有前幾頁有翻過的痕跡,在旁人打趣的時候,直言自己忙公事耽擱了,等有時間了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這個等待的時間估計會遙遙無期,因為一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會犯怵,好不容易畢了業,考上事業編,又要開始學習。
她又不急著晉升,也對目前的工作生活都比較滿意,再也提不起多大的心勁兒去追尋一些新的事物了。
想明白了這些,她便徹底過回了從前的日子。
這段時間的折騰,雖然沒有落到實處,但心里確實猶如坐了一趟過山車一樣,只有兩個字:心累
再看向陳沫的時候,便沒了那么多向往,雖然偶爾羨慕,可是做不了自己,更累。
03
她們的直屬上司是個雷厲風行的工作強人,雖然結了婚帶著娃,但是工作強度一點也不落后辦公室里的小年輕們,累活苦活總是第一個沖在最前面,而加班加點忙工作沖業績更是常態。
工作上對自己的要求很是嚴苛,凡事必做到盡善盡美,平日里除了工作之外的事好似對其他東西都不太感興趣。
用她的話來說,她喜歡在事業上牟足了勁兒沖鋒陷陣的自己,仿佛工作上遇到的每一個壁壘都是她跳躍高飛的跳板。
工作上的精進,事業上的打拼,在職場上所向披靡的她,意氣風發的像個昂揚闊步的少年。
為了不斷上升的空間,不知疲倦的攀爬階梯,雖然辛苦勞累,但她很是享受這種突破自己能力極限的過程。
對她來說,生活即是工作,工作即是生活。
只有再工作上大刀闊斧的開疆擴土,才是自己人生存在的意義。
其實,人各有不同,就像每個人都會有偏愛的東西一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許會看到很多人在生活上的瑕疵,可是反過來想一想,或許不求上進,安穩度日就是那個人的終極所求,也或許不按常理出牌,不滿足于墨守成規的人也只是因為個性使然。
大城市的資源廣人氣活和小地方的偏于安逸,沒有根本上的孰好孰壞。
只在于個人的追求不一,也在于每個人在每個人生階段的領悟不同。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去評判一個人該怎樣去生活。
因為,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
你理解不了他心中的萬馬奔騰,他也不懂你心中的山水人家。
成長的環境和所接觸到的人事所形成的不同價值觀,不站在同一認知水平上是很難達到心領意會,默契相投的,所以才要求同存異,相互理解,才能達到相互包容和相互尊重。
大千世界,包容萬象。
有不同,才會有萬紫千紅的精彩碰撞。
做讓自己喜歡的自己吧,那樣才不會違背初心。
短短一生,何必要為難自己跨圈子尷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求同存異。
雖異卻不必一致,可以各自精彩,也可以互相融合。
只要心夠大,沒有什么裝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