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張曉晗在《奇葩說》里說了這樣一段話:年少的我們學著小S,講話很犀利,笑的很大聲,在男生面前講葷段子,也毫不臉紅;嘴上說小S真的色膽包天啊,心里卻好想成為她這么酷的女生。康熙宣布停播的那一刻,真的好想大喊“我不同意”,但冷靜下來,除了難過,更多的竟是感謝。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沒有像女王一樣追康熙追了12年;可是,年少的我們,或多或少因為一個人、一本書、一個節目變得不一樣了。
大學的小伙伴,因為當年喜歡的快女劉昕,在高考出分的那一刻,毫不猶豫地選了北師大,只是覺得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離她近一點,有機會見她一面。上了大學以后,她發現自己好像沒有那么喜歡了,但是有一次簽售會,她還是決定去見一面。她對我說,年少的初心,沒有忘,也是時候把它完成了,畢竟那也是我曾經唯一的夢想。
中學的小伙伴,一個男生,也是我初中的同桌。他告訴我說,初中很喜歡《左手倒影,右手年華》,然后就嘗試著把書里描述的渴望的事情都做了一遍。高中翻墻出去玩,在空曠的公園里唱歌,特別想穿書中寫的那種黑色的、然后長到腳后跟的那種大風衣(他媽不給他買)、留長發。。。。那個時候,他就覺得,人可以有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和風格,而不是按部就班的人云亦云。
現在想想,當年的我們,模仿著別人的樣子,如今卻也長成了不同于別人的模樣。我們會因為年少最喜歡的一本書翻拍成電視劇而激動不已,也會因為翻拍毀了原著而義憤填膺;我們開始不再那么喜歡一個人了,卻也還是默默祝福現在的她過得幸福,就好像在祝福過去的那個自己。
最終,我們還是會唱著歌回到過去,和過去的少年說句“再見”,然后,努力去做更好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