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所謂“拖延癌”的日常是這樣的:
今天要寫一篇文章,昨晚就計劃好的了。六點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打開電腦,咦,騰訊推薦了新聞,肯定要看。好像還沒有沖咖啡,要沖,要不然腦袋不夠清醒思路不夠清晰。好像開水還沒有煮呢?尼瑪,這水怎么一股漂白粉的味道,不行,要去買礦泉水回來煮,要不然不夠健康。于是去超市,入口處有個護膚品促銷,好像潤膚水沒有了,得買;眼霜沒有了,得買;防曬霜沒有了,得買。好不容易到礦泉水區了,尼瑪,怎么那么多吃的啊?家里沒有零食了,要買,要不然不煮飯的時候吃什么呀?冰箱空了,得填滿,拿起購物籃,裝滿各種零食。看到文具區,呀,我今天是要寫文章的呀,買本素描本就回去了。
買完東西回到家,咦,十點半了,要煮飯了,算了,還是不煮飯了,今天還要寫文章呢,還是叫外賣吧。打開外賣APP,哇,這個好吃,這個也好吃。花了半個小時,終于挑好外賣了。
終于可以一邊等外賣一邊寫了。
花了十五分鐘好了標題,開始寫開頭,不滿意,刪;用另外一種開頭,還是不滿意,刪。四十分鐘過去了,第一段還沒有寫好。
這個時候,外賣電話響起來了。拿外賣,花半個小時吃飯,十分鐘一個餐后水果。
養生學說剛剛吃飽不能坐著,不能看書,不能寫字,要不然腦袋容易缺氧。
休息十分鐘,洗個臉,喝點水,到午休時間了。全世界都知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潰。我要午睡去了。
一個半小時在午睡中過去了,終于可以靜下心來寫文章了,第一段進行得很順利,第二段也還可以,不過,好像與標題不怎么相稱了,又要起過標題。
時間一點點地過去了,六點半了,終于完成了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而且,已經累得書都懶得看了,晚上就看個電影輕松輕松吧。
以上現象,我相信多數人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有些人稱之為“拖延癌”。
可是,同志,你確定你這是“拖延癌”而不是懶?
“拖延”尚且還有褒義,比如電影里“我幫你拖延一下時間,你趕緊儲存能量,一舉滅了那個壞蛋。”“我幫你拖延一下時間,你把這個解決了我們就贏了。”
這和“懶”完全兩回事好嗎?
也許也會有人說,我這不是時間不夠掰嗎?可能也是不會管理時呀?胡扯。
別不承認了,其實你就是懶而已,懶得看書懶得輸入,懶得嚴格執行計劃,懶得去拒絕那個找借口的自己,懶得屏蔽外界的干擾,懶得去思考,懶得去行動,懶得去管理自己,懶得去克制那個貪玩的自己。
一句話,你真的是太懶了,懶得看不見自己的懶惰,只能拿時間來做擋箭牌。
時間是客觀的,你做,時間也會這樣子過,你不做,時間也會這樣子過。那是你管理得了的?你能管理時間?難不成你能夠使時間快或者慢或者穿越?
我看,你最需要管理的是你自個兒。不夠時間、不懂得管理時間只是一個你懶的借口而已!
你如果把你自己逼緊點,你會做不完事情?你如果課上認認真真聽課,你需要報那么多輔導班?你如果規劃好自己的行程并且嚴厲執行,你會一天只能完成一千五百字?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才能管理好自己呢?
一、制定可行的計劃。
計劃要執行了才叫計劃,不執行的只能說是空想。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可行的計劃很重要,這能讓你心中有數,不需要臨時臨急的像無頭蒼蠅似的亂撞。當然,你如果非要說我的計劃就是能夠隨機變動的,想做也行不想做也行,那我也沒辦法了,因為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二、立刻嚴格執行。
有計劃了要立刻執行,不能拖,一拖就會僥幸,僥幸中午不午睡也能寫,僥幸即使今晚通宵也能寫。而你永遠無法知道下一秒會有什么突發事件,萬一下一秒你有一件急事要解決呢?不就沖掉了嗎?所以趁現在有空馬上立刻著手做。
三、堅持下去。
有一個神奇的“21天習慣養成法”,只要你把一個習慣保持二十一天,那么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不要中斷,頭三天很重要,21天更是一個分水嶺。
四、自動屏蔽不必要的干擾。
你想做一件事情,一定要用心去做。正如古人所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五、不要再找理由了。
所有的理由都是不想努力的借口,要立馬斷掉。
最后,希望你能夠管理好自己,和時間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