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蒙臺梭利教學法系列課程(六)——如何利用蒙臺梭利日常活動,促進孩子生存能力培養
講師? 美國蒙臺梭利教育華人第一人? 吳曉輝
2017.12.15? ? 劉懿凡整理
為人父母,從孩子一出生,直到孩子長大成人,離開父母,這期間除了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以外,我們還在間接的預備孩子離開父母以后,他們可以獨立生存,而且可以過上衣食無憂,比較高品質的生活,如果要達到這個基本的條件,孩子要有賴以生存的生存能力。
曉輝老師是在1989年去到美國的,那個年代去美國的很多人,很多都是恢復高考以后的第一第二批的學子們,他們年齡偏長,經歷很豐富上過山,吃過苦,流過汗,這一批人他們真的是稱得上精英,他們不但聰明,而且是能干,會干。后來去到美國的學子們越來越年輕,他們也是越來越聰明,很多人都是少年班的或者是高考狀元,他們智商非常高,但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生存能力相對偏差,也就是說他們工作很努力,成績非常好,可是在一些生活的細節,時間安排,生活的條理,衣食住行方面,相對于他們的智商來講就有一些不足。
實際上這種情況并不完全是他們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個人的現象,是跟我們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因為老師和家長經常想給孩子們講的一句話就是,你現在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要做,你就把學習搞好,比什么都強,所以我們給孩子的生活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考出好成績,上考好的大學(其實聽到這里,就想起了我自己上學那會兒,真的就是除了讀書,啥也不干,but,到最后書也沒讀好,其他什么事情也都不會做,典型的就是被這樣的話給坑了。當然,我并不是來抱怨和職責父母的不是,因為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原因,只是不能再讓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了)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家里人一般都是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父母祖父母還有外祖父母,給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生,孩子的需要都得到了滿足。大多數父母都包攬了一切,喂飯,穿衣服,洗澡,整理房間等等,很多父母都認為,幫孩子做既快又省事,幫他們做要比教他們做容易得多。幫他們,就是在做農夫的工作,教他們怎么做,這就是老師的工作,所以我們父母常常都在做農夫的工作。
我們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包攬在我們身上,不但沒有幫助孩子,反而在無意中觸犯了孩子最基本的尊嚴,剝奪了孩子們最基本的功用,因為孩子喜歡做事,他愿意做事,他做事的潛能沒有充分的發揮,你沒有給孩子這樣的機會。上天給孩子創造了雙手和大腦,手就是做事的,大腦是用來思考的,孩子通過做事就學會做事,通過用腦思考而學會思考,并且他的手和腦是連在一起的,手越用,腦子越靈活。
孩子的一些日常活動,比如幫爸爸媽媽擺碗筷,洗碗,掃地,穿衣服或是刷牙,這些看起來很平常,很瑣碎,實際上通過這些活動,能加強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專注力,秩序感,對孩子的發展非常有益處。
兒童要發展他各方面的潛能,就需要各種不同的感官刺激,動手來觸摸,操作各種東西。要達到這個目的,并不需要家長花大價錢去買昂貴的玩具,而是給孩子機會和環境,讓他們真實的參與到日常生活的活動中來,借助這些活動,這些主動的經驗,使孩子們的吸收性心智得到更充實的發展,從而不斷地構建自己,逐漸達到更完美的境地。
日常生活活動包括
在蒙臺梭利教室里,通常分為四種不同的日常生活練習活動:
照顧自己(扣扣子,拉拉鏈,洗手等)
照顧環境(清潔,掃地,園藝等)
社交關系的發展(問好,道歉,優雅的動作等)
動作姿勢(平衡感,走線,寂靜游戲等)
蒙臺梭利教室里面,不但要讓孩子做這些大肌肉的活動,還要教會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這樣他們的平衡能力就很強,大肌肉運動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日常生活活動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活動的目的:
第一,讓孩子適應日常生活,孩子只有會做事情,他才能夠更好的適應這樣的生活。
第二,發展協調和控制運動,無論大小肌肉運動,器官都是越用越靈活,技能也是,越操練,掌握得越好。
第三,滿足孩子對秩序感的需要,每一個活動,都有開頭,中間,結尾,都有一個順序,通過做事加強孩子的秩序感的培養
第四,孩子做事的時候,允許他重復做
第五,滿足孩子運動的需要
第六,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第七,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第八,發展孩子對環境,周圍的人,社會關系,身體運動等等的尊重和一些興趣
自己吃飯
手是開啟心靈的鑰匙,我們的手越用,大腦就越靈活,如果沒有手,兒童的智力可以發展到某一個水準,但是有了手的活動,孩子的智力就會達到更高的層次,并且孩子的人格會變得更堅強。所以我們看到表面上孩子在做一些很平常的事情,但其實對孩子的心智,智商,大腦的發展和發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大概一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用三個手指來捏東西,別看這個小動作,非常關鍵,這個動作使得孩子自己拿餅干,吃小點心,這時就可以給他一些小麥圈,小餅干,讓他自己用手抓著吃。一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飯了,最開始不熟練,會吃得到處都是,讓他多練習用勺吃飯,甚至有時用手抓一抓都沒有關系,這些都是很好的動手和感官活動。
兩歲以后,孩子的獨立意識不斷加強,這個時候什么事情都喜歡自己來,不但自己吃飯,還要自己穿衣服,穿鞋,甚至自己洗臉,洗手等等。兩歲左右孩子還站得不是很穩,給他預備一個小椅子方便其穿脫鞋,鞋子下面可以貼兩個小腳印,以防孩子穿錯,因為兩歲左右的孩子還不能分清左右腳。
舉例:如果孩子不愿意或者不喜歡把鞋子放在鞋架上,不愿意收拾凌亂的鞋子,可以跟他做游戲,找爸爸媽媽或者寶寶的鞋子,找大小,配對,排序,筆畫下來,再剪下來做腳印等等,無形當中教了孩子感官,語言,數學活動
孩子的學習在生活當中是最有利的,也是最有效果的,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手眼協調能力,甚至連感官,數學概念都一同教給了孩子。小小孩的時候,同樣也需要預備合適的家庭環境,當孩子還不會說話,不會自主穿衣脫鞋時,給他講你正在做的事情,多跟他互動,可以鍛煉語言能力
自己刷牙
照顧環境
澆花
給植物澆水,清潔葉子
插花
照顧環境還包括美化環境,蒙臺梭利教室里面會有插花的活動,特別是夏天,可以用鮮花或者野地里的小野花,給孩子預備一些瓶瓶罐罐
擦桌子
其實孩子非常喜歡擦桌子,掃地這些活動,只要我們大人給他機會,給他自由,允許孩子自己來做。通過這些活動,可以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秩序感,還包括對他以后的讀寫做預備,因為我們會給孩子一個展示,通常都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這樣一個順序來,他還需要手腕的力量,為以后握筆或者是彈鋼琴等活動做好準備 食物預備
分餐具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分類的活動,把這些大人不太喜歡又耗時間的活動發給小朋友吧,他非常喜歡而且樂意去做,而且他在做的過程當中,對他智力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倒豆子
開始的時候一對一,之后做得很熟練了,再一對二,開始倒干物,然后倒液體,這個除了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專注力,還為他以后自己倒水喝,喝茶,喝果汁做預備。
夾子夾草莓
除了勺子,叉子,筷子,孩子還需要接觸不同的工具,比如各種各樣的架子
分香蕉
可以讓孩子自己切香蕉吃,或者做個水果沙拉
榨果汁
預備簡易型的榨汁機讓孩子自己榨果汁
其他日常生活活動
鍋和鍋蓋
孩子來到廚房里把鍋碗瓢盆都拿出來,敲敲打打,這是一個有感官,有語言,可以把不同的東西配對,物美價廉的活動,孩子也非常喜歡。生活里隨處可見的,蒙臺梭利教育不需要那么昂貴,家庭環境就是最好的環境
敲敲打打的活動
釘子釘東西
串珠子
孩子都喜歡串珠子,可以買,也可以利用家里一些日常的東西,吸管,意大利面毛線繩,鞋帶等等,可以穿珠子,穿項鏈
搭積木
積木,樂高拼圖,既古老又經典的活動,孩子百玩不厭。根據孩子的年齡,小就木塊少一點,大就多一點,按照孩子的需要和能力來給他預備。
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
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孩子參與到你的生活當中,不要家長在做家務,孩子閑得無聊就搗亂。你做飯的時候讓孩子也有事情做,給他一個面團玩橡皮泥。買菜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系列的活動,出門之前就給孩子做好預備活動,用筆和紙寫下來你要去買什么東西,讓孩子知道是有計劃有安排的,并且把你的想法寫下來,這樣到商店的時候找東西就不會出錯,而且很快,省時間,找物品時也讓孩子一起參與。
比如拿兩根大的或者小的黃瓜,一串葡萄,紅色黃色或者綠色的蘋果,讓孩子學到了大小,顏色,形狀,量詞等等,很多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就滲透在孩子的心里。到家了以后,讓孩子跟你一起把食物拎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運動。孩子兩歲以后,他就喜歡一邊走路,一邊拿重物。根據孩子的年齡,兩歲給他能夠提起的重物,大一點的時候稍微重一些,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和他的能力,給孩子適量適當的任務。到家后跟孩子一起分類放冰箱里,蘋果放到哪里,蔬菜放哪里,冷凍的東西放到哪里。做飯要用的時候就叫孩子幫忙去拿,在冰箱里幫忙拿根蔥,拿幾個大蒜,或者爸爸洗車的時候,叫孩子一起幫忙擦車,孩子會不亦樂乎,非常高興。他一直參與在生活當中,充滿了樂趣。
總結: 我們做這些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是在輕松,愉快,自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時你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小忘年交而不是學生,不要想著考孩子。雖然以上提到了數學,語言等概念,但你跟孩子一起在生活的時候要把這些概念都去掉,讓孩子很輕松愉快的跟你一起,很快樂的生活,很快樂地參與到家里的活動當中,寓教于樂是最好的方法。我們重要的是給孩子預備這樣的機會和環境,讓他自己做,這是我們需要牢記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