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通過對共同理念的認同同時完成自我認可的,對自己的存在給一個合理解釋,生生續續幾千年來的人所做的無外乎就是這一件事,個人理解,不知道對也不對。
我們講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無分性別、膚色、年齡、國別等,但這種平等并不是說所有人都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流水線生產的產品一樣,它其實講的是一種包容、寬容,允許多樣性的存在。男性女性就是客觀存在的兩個生物體,沒必要為這件事大吵一架,人與人之間就是存在著性格、志趣、喜惡等的差別,在人人平等、人生自我存在是我們終其一生要求索的東西這兩個前提下,是不是只要專注自我就可以了呢?
有句爛俗的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現在已經自動演化成誰都會一臉嚴肅或者其實是自作聰明的懟一句首先要有物質基礎,并且且不說像口耳相傳的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等一樣為了夢想怎么怎么樣,僅僅房租幾兩碎銀就讓世人為此愁腸百結、折斷了腰。僅僅經濟這一條就這樣了,更何況其實無解的人際交往,只專注自我,實在是妄想。
人之存在這個問題到底重不重要?要不要思考到底該怎樣度過這一生?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嗎?
所受到的教育告訴我,這一切不是誕念,人之存在很重要,應該盡量做一個有著自主思考能力的人,至于后一個問題,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固然好,但真的人的一生能做好幾件事就很不錯了,也真的只有極少數人能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不必過于執著。如果實在喜歡,就去做好了,但也不用太執拗,太古板,必要的人際關系還是要處的、必要的迂回也是可以的,并且你也并不是對此一無所知,并不難。
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和他人格格不入,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如果能盡快找到自己的圈子,說不定你也會享受與理解自己的人相處起來的溫暖。
你需要做的,也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