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見聞】
陪娃來上課,等待期間,開始認真看書。
后續來了兩位家長坐在旁邊,剛開始都沒在意她們的討論。突然她們的話題轉到了學校老師身上,或許因為關于教師吧,耳朵突然很敏感的捕捉到了她們的談話,大致意思去下:
二年級的家長抱怨學校老師布置作業很難,最后幾乎都是家長幫忙完成,覺得這樣的作業毫無意義…
另外一位四年級家長抱怨以前的老師,老師只知道布置作業,不批也不講…甚至召開家長會,直接在會上說:我就是這樣教學的,你們要是覺得孩子接受不了我的教學方式,那么你們就讓孩子去小飯桌,去外面的輔導班,或者你們自己教,我沒有那些“偏方”來教育你家孩子,而且你家孩子在家的時間比跟我學習的時間還多,我不可能有時間管,作業我沒時間批,也不批,畢竟你們自己也檢查過了,或者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小飯桌已經檢查過了,沒必要再耗費時間去再檢查……
這位老師以前還是個高中教師,還有清華北大的學子,所以自認為自己的方法沒錯……最后,很多學生家長告了…
最終,這位家長很慶幸她家孩子四年級分班后,換了一位老師…
另一位初中一家長抱怨初一孩子作業怎么就那么多,一寫就是大半夜了,比如孩子的生物課老師布置的作業,那就是抄寫各種題目,很多很多,導致作業大晚上大晚上才能完成,家長覺得這樣的作業毫無價值但又沒辦法…
我不評論家長的抱怨是否正確,教師的行為是否有效可行…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遇到負責任的老師,要感恩更要配合,遇到只是把教師一職當鐵飯碗的人,那么作為家長的角度,我們想想如何幫助孩子更高效,而不是一味抱怨,有時候甚至把情緒帶給本來學習壓力就大的孩子。
比如說,抄寫題目這樣的事,如果是我,我會幫孩子抄寫,因為確實可能對孩子的學習效果微乎其微,不如讓孩子利用不帶思考的抄寫時間去做更多需要思考能夠啟智的事情……
當然,以上僅僅是我的一點點感受。因為教育這事,本身就是一件龐大而且沒有絕對對錯的工程體系,我們無論作為什么身份,一生都處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過程中,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再理解再做著“教育”這件事……
不過,我還是支持現有教育模式的,因為高考在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上,依然是最公平的優勝劣汰的篩選機制,雖然避免不了一些“暗箱操作”,但確實是最公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