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這是中國的古話;《舌尖上的中國》,這是新詞匯。中國素來就以“吃”吸引了許多人,國內國外,老少男女,“能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吃飯,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這就是中國人的觀念。
?影片開始就是朱爸爸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似乎觀眾在看的是一場廚師大賽。做菜就像人生,沒什么理由不認真不精彩。接著是三個女兒以及一些次要人物的出場,大女兒是一名化學教師,二女兒在航空公司上班,三女兒則是麥當勞的服務生,這也是頗具戲劇性的一個差異,每個人的性格似乎都由職業來說明了。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里,老二一直都是比較特殊的一種身份,當然現在的家庭很少有三個及以上的孩子了,朱家的二女兒是很有特點的一個角色,若非要分個女一女二,毫無疑問她會是女一號。從小時候帶她進大廚房開始,就注定她與其他兩個女兒的人生軌跡會有所不同,她最聰明,就像片子中說的,學什么一學就會,遺憾的是,他的父親將她推出了廚房,于是在她的心里有了一個結,慶幸的是,她仍然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母親死得早,大姐擔當起了母親的角色,自此開始,老大老二之間又有了一個結。這兩個結加上兩段“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投資房產失敗、因家庭原因放棄了阿姆斯特丹,這些事情一個個都賦予了她一種悲劇色彩,而她的性格又是比較灑脫的,反而這些不好的事情在她的身上有了一種獨特的味道,到最后不知道是該為她惋惜還是為她開心。劇本里特意安排給老二的幾點,我覺得是一個做菜,一個是醫院遇見父親。不難發現,三姐妹中唯一做了菜的人是老二,老二做起菜老也是輕車熟路,我更愿意相信,是因為老二和父親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包括在醫院遇見做了心臟檢查的父親,包括影片結尾部分與父親二人一同吃飯,這些都不是巧合——老二和父親的關系最好。
?再說一個我喜歡的程度僅次于老二的角色——錦榮。錦榮帶著自己的女兒珊珊來朱家串門,她正在應對離婚官司,她的前夫看起來并不是一個多好的人,要不也不至于派私家偵探跟著自己的前妻,同時還要應付一個從美國回來的湖南媽媽,一個對什么事情都要說兩句的人,即使如此她也沒有很煩躁,很淡定的一位女性。我覺得她很聰明的一點就是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當她知道珊珊沒有吃自己做的便當的時候,并沒有要去斥責孩子還是怎樣懲罰她,而是告訴朱先生不要戳破窗戶紙,不要讓孩子以為自己在窺探她的隱私。還有后來,上演了非常狗血的“母女搶一個男人”的戲碼,事實上我不知道朱先生和錦榮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系,但我寧愿認為兩個人是為了保護梁媽媽而演了一出戲。總之,錦榮是一個孝順和理性的女人。
?梁媽媽真是劇中的搞笑擔當,說著一口湖南臺灣話,整天叨叨個不停,對什么都不滿意,實際上很愛自己的女兒,不過也是可憐了對朱爸爸的情意到頭來并沒有什么結果。
?其他的人中,我是不喜歡老大和他的丈夫的,總覺得兩個人都比較小氣,而老三和他的丈夫,實際上還都是孩子,在劇中的分量也不會很多。
?最感動的莫過于前一秒老二和朱爸爸還在為湯的味道爭論,后一秒就為朱爸爸恢復味覺而興奮,失而復得豈不是人生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