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在《小歡喜》的不太歡喜中過去了。讓我記住《小歡喜》的并非陶虹精湛的演技,而是里面關于英子得抑郁癥的情節。
《小歡喜》中的英子因為高考壓力過大,成績驟降,離家出走,甚至想要自殺,而她的父母喬衛東和宋倩卻對孩子的情況并不理解。當他們追到獨自跑到深圳想要跳海的英子的時候,三人哭作一團,英子終于說出憋在心中的疑問:我是不是病了?
英子最初的反應是睡不著覺,她都快一個月沒有睡著覺了,這個時候的宋倩并沒有注意到英子的情況,而是不停的催促孩子學習,學習。
不得不佩服陶虹的演技,她的孩子還沒到高中,但是她把媽媽的焦慮和對女兒的關愛演活了??吹诫娨曃曳路鹩挚吹搅四且粋€個患抑郁癥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
很多時候父母關注的是孩子成績下降了,孩子的情緒不好了,卻并不太愿意去面對孩子生病了這個事實,或者他們更愿意去接受孩子是身體的疾病,而不愿意接受孩子屬于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這個事實。
導致整個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有家長對心理疾病的誤會,很多時候家長會把心理問題和抑郁癥等同于精神疾病,擔心一旦承認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影響。另外一方面是孩子的日常反應和抑郁癥有類似的地方,他們很難判斷孩子是否真的有心理問題,還是青春期本身特定階段的情緒問題。
究其原因,是父母對青春期孩子情緒特和抑郁癥本身不夠了解導致的。下面我從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征、抑郁癥的特征和治療三方面來分享一下: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征
1、喜怒無常
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喜怒無??赡苁歉改缸钕认氲?,我們不清楚這個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開心,也不知道他為什么突然就暴怒起來了。
我的一個朋友,他家孩子剛上初二,暑假的時候他和妻子都上班去了,中午孩子給他打電話說想吃肯德基,讓他叫外賣。他隨口問了句“上午寫作業了嗎?”孩子就直接掛斷了電話,當晚上他們到家之后,發現孩子把電視機,電腦都砸了!他特別疑惑一直問我他到底說錯了那句話,這孩子就這樣的反應。
很多時候,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真的是父母無法理解的,在父母看來關心的一句話話語,在孩子心理就聽出指責和刺探來。
2、生悶氣或者爆發
咱們以《小歡喜》中的英子為例。很多孩子其實和英子很像,有了事情他們并不會跟父母說,只會暗暗的悶在心里,有朋友的孩子還好點,起碼他們還能跟朋友說一說,可往往越是到了初中和高中,過重的學習壓力會讓孩子沒有時間去經營友誼,當一個孩子很孤獨,還很有情緒的時候,他們要么獨自承受,向內傷害自己,要么就會向外發泄,往往是沉默到一種程度就會突然爆發。
而且情緒這個事情,并不是我今天遇到事情了,我馬上就爆發了。往往會出現的是他幾天前或者幾周前跟同學、老師、家長發生了沖突,自己產生了情緒,他沒有消化,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什么事情刺激他,最終出現了爆發。這個時候我們又會覺得孩子小題大做,其實只是我們沒有體會孩子的心路歷程而已。
3、煩躁
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常見現象:煩躁,給人一種毛手毛腳,而且隨時會吼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感覺。
很多時候他們沒有,或者很少受到刺激的時候,他們也會對周圍人發脾氣。其實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當我們感覺沮喪和焦慮的時候,我們就會把這種感受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人嘲笑,他就可能回家折騰他的弟弟妹妹。一個對考試感覺壓力很大孩子會指責是父母給了他太大的壓力。
父母經常成為青春期孩子情緒失控時的攻擊目標,因為他們覺得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無論自己的表現多糟糕,最終父母都會原諒、包容和愛他們。
青春期抑郁癥的情緒表現
1、無聊和煩躁不安
一些抑郁的孩子會尋求持續的刺激,他們會熱情地投入新的活動,但很快就失去興趣,然后拼命尋找其他刺激。這種無休止地尋求刺激的行為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嘗試,青春期孩子試圖逃避內心的空虛,或者說這種嘗試恰好是他內心焦慮的反應。
《小歡喜》中的英子,最初是逃課跑到喬衛東那里搭樂高,后來則想著離家出走跑到深圳去看星星。她當初并沒有想要馬上跳海,她期望自己看到星星會快樂,會變好。當她發現她看到了星星卻依然沒有好轉的時候,才對自己深深的絕望了,才有了遇到父母想要跳海的那一幕。
很多時候,孩子最開始是會自救的,但是抑郁癥并不是自我調整就能輕易變好的一種心理疾病。
2、疲勞和對自己的身體感到憂慮。
抑郁的孩子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感到精疲力盡。他們有時會失眠;有時他們可能會睡足8個、10個甚至14個小時,但醒來后仍然感覺疲憊不堪。他們對自己身體的關注程度可能遠遠超過其他孩子。許多人抱怨自己有頭痛或胃病。
事實上,他們不是在裝病,持續的緊張和焦慮的確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他們也可能忽視外表和衛生,尤其是女孩,可能會吃得過多。失眠,暴飲暴食,或突然食量減少,這些都是抑郁癥的典型表現。
3、難以集中注意力。
抑郁的孩子常常很難集中精力完成手頭的任務,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當被問及遇到了什么問題時,他們通常會說不管怎么努力,自己似乎都記不住任何東西。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先發現孩子有抑郁情緒,我們先注意到的是他學習成績下降,但是這個時候父母、老師最先考慮的是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一般不考慮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
英子最初就被父母認為是壓力大,學習成績下降,當他們陪著英子去看醫生,醫生診斷出抑郁癥的時候,他們還不相信。
4、黏人或遠離人群。
成人的抑郁癥往往會出現躲在家里不出門,而青春期的抑郁癥,有些孩子是會出現害怕獨處, 粘人的表現。
當他們發現父母下班晚回家幾分鐘,或者是覺得有必要打電話給朋友的時候,他們往往感覺到恐慌。甚至在有些情況下,抑郁會導致孩子濫交,因為肢體上的親密接觸會暫時緩解他們對被拋棄的想法的恐懼。
另外一些抑郁的青春期孩子則會和成人有一樣的表現,他們會遠離人群而不是親近人群。他們不想出門,為了疏遠以前的朋友而有意做出某些事情。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受歡迎,想要避免被人拒絕。
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癥之所以會被忽視,和父母對他們的喜怒無常、郁郁寡歡、情緒不穩定的刻板印象有關,這會導致父母或者他人認為“這是青春期的必經階段,他一直都是這樣的。”
更何況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癥,往往伴有其他痛苦的跡象,比如焦慮或易怒。我們看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征和青春期抑郁癥的情緒表現不難發現,兩者其實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所以我們很容易認為:他沒事,他只是青春期而已。
青春期抑郁癥的治療
1、請尋求專業幫助
當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陷入抑郁時,父母通常會表示同情并試圖幫助他們。當抑郁情緒持續時間較長時,父母可能會感到挫敗和憤怒。父母往往會覺得我給你說了那么多的道理,我忍耐了自己的情緒,你怎么還不好?
實際上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情緒障礙,患抑郁癥的個體需要治療。臨床上抑郁癥是不會自行消失的。父母不應該嘗試自己治療孩子,他們需要專業的幫助。
2、抑郁癥是可以治愈的
作為一種讓人談之色變的心理疾病,我們更應該把它想象成一種心理的感冒,它是一種可以治愈但易復發的心理疾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癥發病率約為11%,約有3.4億抑郁癥患者。當前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它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抑郁癥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但是許多人,尤其是那些患有輕度抑郁癥的人,往往既不能接受藥物,又不能對心理咨詢做出良性的反應。
藥物治療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大腦,改變患者的腦遞質,從而改善抑郁的狀況。心理咨詢則可以通過改善患者的認知來改善患者的心境,進而改善抑郁癥的狀況。
3、關于抑郁癥的藥物治療
很多家長不愿意讓青春期孩子服用抑郁癥藥物是因為藥物所產生的藥物反應。
最初服用抑郁癥藥物的時候,孩子可能會產生口干,昏昏欲睡和體重變化的藥物副作用,在服用藥物一段時間之后,副作用一般會減少或消失。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該機構負責監管醫學研究,與任何制藥公司都沒有關系)資助的科學家們仔細研究過抑郁癥對于青少年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抗抑郁藥物對青少年的潛在益處通常大于潛在風險,但是任何服用抗抑郁藥物的青少年都應該受到醫生的密切監控。
與任何處方藥一樣,重要的是父母(或青少年)嚴格遵守醫囑。突然停止或開始服用抗抑郁藥物或服用超過規定劑量的藥物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