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量無阻礙流動的信息,將要填滿所有的縫隙,其結果是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一系列歇斯底里的飽和時刻,不分前后,“此時此刻”總是受著下一個時刻威脅,是以活在當下變得艱難。互聯網時代,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的主角,而對于注意力的受眾——個體而言,最稀缺的資源是遲緩而延續的時間。緩慢并不等于許多,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于每個人而言,必要且重要。
一、時間有彈性
◎要事第一。獨立個體不可避免地演繹著多重身份,這也意味著我們每日大量的任務清單。但事情是做不完的,瑣事會自發膨脹。在心底略作衡量,主動果斷拒絕對自己不重要的事情。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優先處理重要之事,其完成的意義感會帶來激勵自我效能感的良性循環。
◎規律有序。也因為時間的彈性,我們很容易被不由自主牽引著去做計劃之外的事情。閱讀,健身,學習,思考等關乎時間投資之舉,可在每日的時間清單中固定下來,定制時間日歷,長期地執行,計劃內化成習慣。事情成為規律,養成習慣就不那么難堅持
二、時間有價性
◎購買時間。時間有其價值,也暗含成本。點外賣還是自己做,乘公交還是叫滴滴,都隱藏著對時間成本的估量與權衡,時間的不可再生性及其價值跳動空間,我想我們每個人在生活與工作中可以不斷思考對時間的定義與選擇。知識付費正在成為新的消費潮流。
◎學習省時。學習,可以省去瞎琢摩的時間,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很多時候,我們的頓悟,只是別人的基本功。學習換取時間,刻意練習,物質與精神得以更高效地豐收。與此同時,學會利用記憶存儲工具相當于給大腦開外掛,事半功倍。牢記:憂慮、悔恨、指責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
三、時間有限性
◎自我設限。“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工作就會變成需要那么多時間”。精簡任務及環境,減少切換損耗,聚焦關注點,在個人自然的專注時間內保持高效。可拆解計劃,但不可心無緊迫感任意拖延。
◎慢速時間。在快速與慢速之間,尋求一種平衡,保護復雜的思考和邏輯,同時為人們帶來高質量的產品、創造的空間和心靈的樂趣。少即是多,緩沖時間看似放肆,實可減壓,也為審視任務的必要性提供了可能。感受時間的律動,感受生命的多樣。
簡致心語:生活既是復雜的,也是扣人心弦的;既是令人緊張的,也是美妙無比的。但美滿的生活難以兼顧所有,時間的有限性也意味著我們精力與關注點的有限,生活的拼接畫需要我們給予自我留白。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好方法,每一種時間管理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且實踐且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