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面試月子中心營養師,與面試官王總聊的過程中重新審視了營養與中醫養生的關系。
我的大學專業,包括我的工作崗位其實都是營養專業,但實際上我的思維模式卻也深受中醫養生的影響,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結合,很落地的中醫營養養生,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中醫是不能丟棄的,不管是文化角度來說還是實用性來說,而營養方面,能給到我們看得見的各營養素指導,自我們生活水平慢慢改善以后,與營養素相關的疾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比如現在的加碘鹽,強化鐵醬油,鈣片膳食補充劑等,它解決了很多與營養缺乏的相關問題,功勞自然不用多說,那么,應該如何有效結合呢?像急病找西醫,慢病找中醫的結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拿膳食寶塔來說,他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調查情況提出的比較科學的膳食指導,包括我們該吃什么,吃多少,即在種類和數量給予我們指導。而我們在同類食物的選擇上可以參考食物的四性五味,這就可以很貼切的迎合中國人們“這個太寒了,我在坐月子呢”或者“這個太容易上火了,我不吃”,從食物的“溫熱寒涼”選擇食物,該藥膳的藥膳,而吃多少還是根據寶塔推薦來攝入,豈不是兩全其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既保證了營養全面,又可以通過食物的四性五味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種類,并可通過藥膳來調理身體,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