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在《論語》的第二篇,開章明義地反對"犯上作亂",犯上就是作亂。亂與有序相對,作亂就是破壞秩序;犯上,侵犯了上下的秩序。
所以說孔老夫子是想建立一個有序的社會,孔老夫子稱之為"和"。世事萬物在正反饋中滾滾向前,從道的這頭走向那頭,從開始走向結(jié)束。
一個自組織系統(tǒng),會從上一個輪回的湮滅中開始新的輪回,然后無可避免地在正反饋中走向又一個湮滅。然而在一個自組織系統(tǒng)中,必然也存在著負反饋,維持著系統(tǒng)的平衡,保證了系統(tǒng)的存在。
孔老夫子在"禮崩樂壞"中,看到了新建秩序的可能,還看到了負反饋的存在,看到了維護秩序平衡穩(wěn)定的希望。新建社會秩序的負反饋是什么?內(nèi)在的仁義,外在的禮樂!
道之以德,以德治國。所謂的德,就是順應(yīng)天道,就是無為。這一點儒道同理。
道之以政,就是人治了,是有為治國。在孔老夫子和老子看來,只會助力正反饋,加快社會兩極分化,突現(xiàn)社會矛盾,顯現(xiàn)人性之惡。
道之以德,無為治國;然后再加一個負反饋:齊之以禮。O啦!
道之以政,必然的有善惡滋生。善自然多多益善,但惡就只能齊之以刑了。一定程度上,齊之以刑也是一種負反饋了;但有道之以政這個強大的正反饋加速器的存在,就顯得不夠看了。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能使系統(tǒng)穩(wěn)定,社會和諧。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卻會加快社會發(fā)展,在自組織系統(tǒng)形成之初,可促使走上強國之路。
后來老子看了看,認為事無可為,左右都沒辦法啊,于是出涵谷關(guān),走了!于是走人的老子得到了后人的崇拜!
佛祖老師最終戰(zhàn)勝了內(nèi)心的正反饋,涅槃了!涅槃了的佛祖老師做了和尚,帶二千五百大小和尚跳出了萬丈紅塵。于是出家當和尚的佛祖老師受后人膜拜!
一心至力于建立社會新秩序的孔老夫子,帶三千弟子東奔西走、操勞一生。奔波一生的孔老夫子受后人崇拜,受后人膜拜,也不停地受后人批評甚至謾罵!
孔老夫子:我唯一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