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7
晚上,我和媽媽聊天,早已忘記因何開頭,總之向媽媽叨叨了許久這三天所學以及最后一天上午收到的禮物。
媽媽:哎呀,你就好好學這個吧,未來很多事情都可以機器來搞定,唯獨人的內心需要人來搞定。
女兒:姥姥,為什么呀?
媽媽:寶兒,你媽媽學的這個是心理學,以后是可以做心理醫生的。
女兒:(看了看我)哦。
我:寶兒,心理咨詢師或者療愈師更準確一點,嚴格來說,媽媽也許不算醫生。
女兒:哦,這樣啊。
媽媽:閨女,你就學這個吧,這個真的好,你能快快樂樂的,比什么都強。你還可以把你學的全都教給你的兩個孩子,讓他倆也好好的。
(我半天無言,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聽到媽媽說只要快樂就好,心中五味雜陳)
媽媽:(她自己搖了搖頭)以前你確實不怎么快樂,真的,也許是和我的教育方式有關吧。
我:(聽到這些我有些不好意思,也會有點小愧疚)沒事兒的媽,您說什么呢,我現在挺好的。
(媽媽沒說話)
我:媽,那這一年呢,你覺得我怎么樣?會比以前快樂嗎?
媽媽:是啊,這一年你有變化,真的挺好的。
2020.1.8
早晨,
媽媽:你昨晚發的朋友圈是什么意思?什么我愛你什么什么的,你是在說愛你爸嗎?
(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媽媽這么多年內心的渴望和期待,她一直都說我和爸爸好,我不喜歡她,其實她的內在有委屈,憤怒,孤單,無力,也渴望與我有更多的連結)
我:沒有啦,我指的是每段關系中相互的愛,比如我愛您,您愛我,我愛爸爸,爸爸愛我這樣子。那天課后,老師對我說了一句話,要把愛和期待分開來看。
媽媽:哦,你說的對,現在我對你的期待就是健康快樂。
我:啊?從我小時候就這樣想嗎?
媽媽:當然不是,你小時候我對你有很多的期待和要求。你小時候那么漂亮,我就想把你養成一個什么都好的女人,一個完美的女人。但現在不會了,我就想你快快樂樂的,比什么都重要。
此刻,我再次無言,“快樂”,這是我問過父母很多次的一個詞,從前沖突很大的時候,我問他們:你們總是按照你們的想法安排我的人生,你們有誰想過我快樂嗎?從來沒有!
這一刻,我覺得媽媽看到我了,這一刻,我也突然發現,我有多久沒有和媽媽這樣子聊過天了。從前,即便是在幾周前,我和媽媽的說話內容也無外乎:吃飯,休息,去哪里,買什么食材,兩個孩子如何如何。。。從來沒有像這樣對話過,你一句,我一句,特別平和,特別交心,弄得我都有些不習慣。
學習薩提亞這一年的時間,當我和家人有了不同和成長時,我只是偶爾在專業班群里或者三五好友里分享一下,時間久了就會遺忘。工作坊結束后,我做了個決定,將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發生用心記錄,慢慢積累;將生命中的每一次美好,放在心間。謝謝崇建老師,讓我這么心甘情愿地拾起筆,重新開始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