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讓我們做一個幸福的人
——心靈講座《我們為什么不快樂》現場實錄
本報記者 傅靜之 文 ? ? 志愿者 劉芳/圖
2013年11月2日,本報心靈講座《我們為什么不快樂》如期在南昌日報報業大廈16樓舉行。這是一堂讓我們貼近抑郁、了解不快樂真相的講座,也是一堂讓我們從另一個角
度去看待人生的講座……資深心理咨詢師扶鵬老師為大家傾情奉獻了她的心理學識,在講座當中迸發出熱情的思想火花,借用平實的生活例子展現出精到的人生智慧,幾乎是句句珠璣,引來陣陣掌聲。
在兩個多小時的課程當中,扶老師為大家解析了什么是抑郁,什么叫作抑郁癥,應該如何調節我們生活中不時出現的抑郁情緒。扶老師采用多年來咨詢工作中的嫻熟手法巧妙了為大家一一解析了各種負面情緒背后的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扶老師還特意借用了中場休息時間設置了一個小小的互動環節,讓與會者去發現鄰坐人士的優點,這個小小的環節拉近了前來聽課的朋友們的距離,也讓大家在這么一個小小的細節中獲得了更深的感觸和體會。
以下為心靈講座《我們為什么不快樂》的部分實錄(基于版面所限,講座內容有所刪節)。
自我認知中最核心的兩點
一個人會產生抑郁的原因是相當復雜的。我們常常會認為嬰兒是沒有覺知力的,因此許多年輕的母親不懂得在懷孕之后應該保有什么樣的心情。有的女人懷孕之后,起初想著要做人流,但后來卻有沒有去流掉他,又把孩子生下來了。這個嬰兒是會意識到他來到人間并不是被歡迎的。
另外有一部分女人常常以為生了孩子就可以讓夫妻感情好一點,于是抱著這種目的去生孩子。這個孩子就等于一開始就是作為一個籌碼來到人間的,卻不是因為被父母愛著歡迎著而降臨人間的。這樣的孩子成年以后,得抑郁癥的概率可能會大一點,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個體的氣質還是很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就會,有的孩子就不會。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喜歡抱怨的人。他開車時會抱怨交通規則,上班時會抱怨上司,到家里就抱怨家里的人。其實,像這樣喜歡抱怨的人是沒有得到足夠關注的人。或者說他在對自己的認知上其實是出現了狀況的人。
我們對自我的評價基于兩點:“我是可愛的,值得被愛的?!薄拔沂怯袃r值的?!边@是我們自我評價中最核心的一個部分。如果這兩點都能符合,一般人就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反之,如果感覺自己這兩點都達不到,那么就比較容易產生抑郁的情緒,甚至說是抑郁癥了。
抑郁并不可恥
我們中國人的尊嚴常常是非常脆弱的。大家心理出了問題,都不太愿意去找心理醫生。尤其是男性。他們不會愿意把內心的糾結和憤怒向別人表達,因為那部分事情是使他們感覺沒有臉面的事情。
我們中國人也是很有“病恥感”的。這個病恥感更多地表現在精神和肢體方面。比如南昌話就有一句:你有神經病?。∵@個話是用來罵人的,可見我們是多么地以神經上產生問題為恥。肢體有了欠缺似乎也是可恥的,可是其實它只是肢體方面的一個殘缺或者病態表現而已。
我們的心臟、腎臟、肝臟會出毛病,我們的神經和肢體當然也會出毛病,可是為什么我們就覺得得心臟病不怎么可恥,得神經病就可恥了呢?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莫名的恥感,沒有理由的。要知道我們的神經也是我們身體的一個部分,胃會出問題,心臟會出問題,神經當然也會出問題,只是有輕有重而已。
我們常把抑郁癥稱作為是“神經癥狀的感冒”。在美國,你知道銷量最大的藥物是什么藥物?正是抗抑郁的藥物。當然服藥是要經醫生指點的。要知道,抑郁癥其實只要通過一定的對癥治療,是可以走出來的。
積極思維和消極思維
我來打個比方吧。某天你在做事,非常累也非常渴的時候,邊上的人遞給你半杯水。看到這半杯水,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有的人會不開心,怎么只有半杯水?我這么渴!但我相信有人也會這樣想,幸虧還有半杯水!大家看到了嗎?樂觀的人是容易滿足,悲觀的人卻很會挑剔和不滿。
我再舉一個例子。有個人請你去他家玩,他家收藏了許多上乘的葡萄酒,然后,他給你倒了一杯,你喝完覺得非常美味,但是這個時候他告訴你:這個酒是我這里最差的酒。這個時候你會怎么想?
我拿這個例子問過很多人,一個人回答說,讓他去死吧,給我喝最差的酒!你看,這明顯就能感覺到他的防御機制里面呈現出來的東西——他只要一碰到他感覺不好的事情,就會有一種被貶低的感覺,所以他就會想到,人家是在拿最差的東西給他喝,卻完全忘記了自己當初喝那杯酒的美好滋味。其實我們換個角度來想,這個人是個紅酒收藏家,他家哪怕是最差的紅葡萄酒,也仍然是上乘的酒。
在遇到不同的事情時,我們的思維方式會給出一個我們所想象的答案。積極主義者,總是容易發現他感覺幸運的地方。而消極主義者就更容易產生抑郁情緒。
抑郁有的時候也不是壞事
大家都聽說過著名詩人海子吧!1989年1月,他寫過一首流傳得非常廣泛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當年的3月,他就臥軌自殺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他的詩句,表面上,似乎是充滿光明和希望的,但是其實內在是隱藏著難言的悲傷的。不然他為什么要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正是因為他的今天不幸福。而明天又到底在哪里呢?許多人常常是感覺找不到明天的。
其實很多著名的人,都曾經患上過抑郁癥。一些名人曾經成功戰勝過抑郁癥,而一部分名人卻因抑郁癥而死去。既然名人都是如此,何況我們是普通人?在這個角度上來講,抑郁癥真的不是那么可恥的。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抑郁也并不是個壞事情。它是身體傳遞給我們的一個良好的提示。有一個高中生,因為父母給他的學業增加了很大的壓力,最后他就得了抑郁癥。大家能否說說,得抑郁癥有什么好處嗎?(一聽眾答說:可以讓人得到關心。另一聽眾:可以讓弱勢得到允許。)是的,的確如此。當他抑郁了,父母可能就會降低對他的要求??赡軙X得說,哦,孩子病了,現在我們不要求他的成績了,只要他健康就好。那么這個高中生的抑郁就是為了呼喚這個結果而來的。所以說疾病有的時候,并不完全是壞事。
得抑郁癥的其實都是好人
抑郁癥的形成一定有一個漫長的歷史。有的人是從童年時期就已經開始了。而有些人,則是天生就有抑郁氣質的人,像《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抑郁癥患者,特別地多愁善感,很容易就悲觀。男性里面也有很多抑郁癥患者。比如酗酒、吸煙的人。有的人抽煙很兇,有的人沒有酒精就過不了日子,這些都是因為內心的壓力或者是一些精神上的負擔沒有辦法得到緩解,他們就采用這種方式來使自己得到舒緩。
其實得抑郁癥的人,都是非常好的人,他們不責怪別人,專門責怪自己,不“殺”別人,專“殺”自己。這種人平時是很乖,不善于去抗爭的人。
而那些看起來貌似很成功的人,其實是痛苦更多的人。因為這樣的人內心沒有確定的自己,他需要努力地做些什么,讓自己成功,然后才能感覺到有自我。有些人喜歡開著跑車到街上去炫富,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其實越是這樣要拿金錢和物質來證明自己的人,越是沒有確定的自我的人。在許多男人的潛意識里,其實汽車更像是“鋼鐵做成的偉哥”,他們要靠這個東西來確定自我。這樣的人可能還沒有一個路邊愜意地曬著太陽的農民活得舒服,因為那個農民的悠閑是被家人和他自己所允許的。
抑郁癥的相關特征
現在我們來談談抑郁癥一些癥狀。
1. ? ? ? ? ? ? ? ? 情緒低落。失去快樂的感覺,對日常生活失去興趣,對以前很喜歡的活動也不喜歡了。
2. ? ? ? ? ? ? ? ? 情緒在一天之內不斷變化。通常早晨起來情緒很差。
3. ? ? ? ? ? ? ? ? 即使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會引起哭泣。
4. ? ? ? ? ? ? ? ? 自尊和自我評價過低。
5. ? ? ? ? ? ? ? ? 不能集中精神,在工作學習上表現得出人意料的差。
6. ? ? ? ? ? ? ? ? 優柔寡斷。對一些簡單的事也猶豫不決,不停擺動,比如買一盒方便面,在味口或牌子之間搖擺很久。
7. ? ? ? ? ? ? ? ? 有負罪感,充滿敵意或憤怒。
8. ? ? ? ? ? ? ? ? 缺少動力。
9. ? ? ? ? ? ? ? ? 敏感易怒,行為不符合常理。
10. ? ? ? ? ? ? 容易退縮和脫離生活。
11. ? ? ? ? ? ? 具有死亡或自殺的病態想法。
以上11條,只要占了5條,那么就可以算作是抑郁癥了。不過,我也不建議大家輕易給自己貼標簽。因為其實抑郁癥也分輕度、中度、重度,輕度的抑郁癥是很容易治療的。而且,本來我們每個人偶爾都可能會有抑郁情緒。只要你愿意去尋找幫助,那么你至少就好了50%了。當然,抑郁癥的治療是需要時間的。就像我們生活中給電瓶車、手機等等東西充電,只有你花一段時間,給它充滿了電,它才會有再次運行的能量。
如何在家中自治抑郁
在這里我想讓大家去發現身邊人的優點。我給大家一點時間,讓大家去向鄰座說出你感覺到的優點。(活動結束之后)其實我這個活動就是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去培養積極正向的念頭。當你看到身邊人更多優點的時候,你的積極念頭就會更多,負面情緒可能就不容易出來了。建議大家每天拿15分鐘出來去尋找你身邊人的優點。
還有就是積極運動。有氧運動可能是最明智的情緒治療方法。有研究證明,運動的短期效果和抗抑郁藥一樣好,從長期來看,運動還要更勝一籌。情緒癥狀不治療的話,最終會導致腦萎縮,尤其是判斷和記憶相關的部位。運動可以讓腦容積變大。
然后,我們不妨給我們每天的生活找點樂趣!仔細觀察自然的變化,傾聽旁邊人有趣的對話,努力尋找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美和開心,相信心情會越來越好!
我還要敬告那些家中有抑郁癥患者的人。請首先不要傷害病人,其次是最好不要去評價病人。家人得了抑郁癥,心情難免焦慮,但是焦慮是于事無補的。不要總想著要去做些什么,最好能夠坐下來,靜靜地傾聽病人想說些什么,靜靜觀察他在做些什么。因為一旦你做得越多,就會越讓病人感覺自己得了很重的病,這會給他更大的精神壓力。不如放松些,讓他感覺他的情況其實沒那么可怕。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確保方法的持續性,因為抑郁癥的治愈可能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幾年如一日,為病人制定一個安全的計劃,雖然比較難以堅持,但是只要堅持就會有效。
(記者注:特別為抑郁癥患者推薦《走出抑郁》一書,希望更多抑郁癥患者能夠通過書籍掌握更多自治方法,逐步走向心靈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