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很忙,從古至今一直都是連接東西方貿易和文化的要道。其實,在西漢時期由張騫通西域開啟的這條長廊,主要是進行玉石貿易的通道,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關隘就叫“玉門關”而不叫絲門關,后來絲綢之路又成為中國瓷器流入西亞和歐洲的主要通道。
漫長的絲綢之路是馱在駱駝背上的,而海上絲綢之路要繞過大半個地球。歐洲貴族階層對中國瓷器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于是聰明的歐洲人自己學會了制造陶瓷,大大小小的瓷窯應運而生,十八世紀崛起于法國的塞弗爾瓷窯,就是其中之一。
塞弗爾窯是十八世紀法國專門生產皇室瓷器的御窯廠,其陶瓷產品多用金粉描邊,以繁復的鎏金技術、優雅的裝飾、奢侈的黃金涂層和精致的釉面而聞名,同時兼具細致纖巧的特征與皇室典雅大方的風格,是中國風和洛可可藝術雜糅的產物,享有盛名。
塞弗爾出品的瓷器品種繁多,我選了一套圖案,先用鉛筆在畫布上勾出輪廓和主要圖案的位置,再用丙烯熟褐描摹,最后上色,并用了金色丙烯顏料描邊提亮。雖然說“再現”,其實為了圖省事在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做了一些修改,加上沒見到器物,只是按圖索驥,免不了以訛傳訛。
路易十五的情人,著名的蓬巴杜夫人既是中國瓷器的腦殘粉,也是塞弗爾瓷窯的重要贊助人。
蓬巴杜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