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城灰蒙蒙的天,仿佛心上蜷著一層灰;濕漉漉的天氣,把時間掐得出水來。心情不怎么明朗的時候,便來文字中尋歡作樂。
躲得過對酒當歌的夜,躲不過四下無人的街。提筆了開頭卻沒能完結一篇文章便是那 “四下無人的街”,每秒鐘都在拷問你的靈魂。
簡書上有朋友說:“做不到日更,就別死撐!” 作者的主要論點是寫作要有大量的輸入和凝練,才能有一篇質量過得去的輸出。這點我很贊同。但于我個人而言,做不到日更,更需要死撐!
一、為什么做不到日更?
日更是什么?日更就是你日日有話可說,有文可言。無論出于什么目的寫作,只要給你主題,你就能每天更新。
我相信認真思考過或者準備過的作者,都在內心糾結過這個問題。而那些做不到日更的人(包括目前的我),搜集了簡書大量案例后總結了下原因:
01 ?時間因素
沒有時間/其他事情耽誤/回家太晚
大部分人在做不到日更的水平,不能靠寫作為生時,都是有本職工作的。無論是普通白領,企業高管,還是全職太太。當寫作不是主業時,我們為此能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關注度一定是有限的,因為還有更多事情壓迫著你必須面對。
比如領導新交待的工作方案,比如孩子該喂奶了家庭該打掃了,比如下班后必須宴請某個 VIP 客戶。工作的時候,你一定是被擠壓的滿滿的。整個腦子都在想本職工作,因為那關系著你下個月是否能買到心儀的衣服和包包,能否能按時交給學校孩子的補習費,能否在父母生病時給予他們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
02 寫作內容
沒有靈感 / 不知道寫什么主題
我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軌跡都是一樣的,沒有發生新鮮事。這讓我們無事可寫,無話可說。“Most people died at 25 but buried at 70”(大部分人死于25歲,卻等到70歲才埋葬),想想這句話,是不是后背頓生寒意。
為什么沒有新鮮事?真的沒有新鮮事嗎?
今天的天氣和昨天的天氣是一樣的嗎,上周的雨和這周的太陽你更喜歡哪一種?
坐公交擠地鐵今天你身邊的人是誰,這個抱孩子乘地鐵的爸爸是幸福的嗎,那個放學回家的孩子看上去開心還是沉重?
春天來了,路邊的野花開了,你知道每一種花的名字和背后的故事嗎?你家的貓開始躁動求偶了,動物界都是這樣嗎,你真的了解你的貓嗎,它的每一種叫聲高低和長短表達什么意思你能分辨嗎?
所以,你看,主題真的少么?還是你封閉了自己的心,捂上了耳朵和眼睛?
二、為什么要死撐日更?
日更,看上去很辛苦,實踐卻也不容易。一旦給自己設立了日更的目標,你便會陷入一個魔咒:go 日更,or go die。就我個人陷入魔咒的那段時間的經歷與大家分享:
01 ?時時都在找主題、找素材
寫作主題至關重要,沒有主題就沒有方向,便更加無從搜集素材。在我頭腦清醒,思想活躍的時候(一般是早上),我都會把腦袋中蹦出的靈感一一在簡書記錄成私密文章,一般只寫個標題,簡單列兩句話。
于是這一天,各種各樣與標題相關的事與物,都會被我存檔在腦海。只等四下清靜,頭腦清明,全然不受打擾地進行一兩小時高效寫作。
02 廣開源,強輸入
記流水賬的文章陌生人不會關心,所以你需要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本身就擠不出幾個字的時候,正是逼迫自己讀書的好時節。
比如我,想寫好文章,想更多人瀏覽點贊,我就要不斷吸取大家的經驗。我瀏覽了大量推薦寫作書的帖子,摘取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和作者。比如讀過木心的幾首小詩,便對他的書籍也感興趣,所以微信讀書下載了《文學回憶錄》,開始真的很難啃;比如我虛構能力很差,所以定向學習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等。
真正想要寫作的人,日更倒逼讀書,而不是相反。等到讀書有了積累才去寫,你會發現一年都寫不出幾個字。
真正想要寫作的人,日更倒逼走出去,而不是相反。等到見了朋友看了風景才去寫,你會發現一輩子也約不了幾個朋友看不了幾處風景。
03 ?寫作是一種慣性
初中物理課就有學過:物體保持某一狀態的特性,叫做慣性。你懶惰久了,某天想要勤快的時候,懶惰的慣性會扯你的后腿;而當你日更久了,某天想要停下的時候,慣性會催促你趕緊給我繼續寫。
就我個人而言,某段時間給自己定了日更的任務,加上好友林十月每天更新推文,這讓我壓力山大卻跟自己較上了勁。想要日更的日子,我每天絞盡腦汁搜集題材,想主題,思考寫作方法,研究 PPT 和文章排版。早上起來在地鐵上寫,等公交寫,中午不午睡也堅持更新,晚上下班又開始想明天的題材。
這段時間,正好在思考日更不日更的問題,停筆的日子讓我無所適從。
停了必須日更的任務,我就停了閱讀,停了思考,停了對周遭的關注,停了對問題的反思,停了主動與外人的對話。這種日子,我的節奏又回復了慵懶。
現在想清楚了,所以有了這篇文章。正好看到無戒老師第三期 21 天寫作訓練營開始,所以跟著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上路。
寫作很孤獨,因為靈魂需要獨處。
寫作很熱鬧,你的身體,與你的靈魂,終于開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