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有幸聆聽了家庭教育講師陳潔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
? ? ? ? 現在我是一名老師,我更是一位媽媽。當了媽媽之后更是感覺到教育的重要性。校長說過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樣教自己的學生,我知道校長的意思是讓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學生負責任。要想對學生負責任首先就要了解我們的學生,也就是要掌握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陳老師今天的講座有理論,有案例,有分析,實操性強。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1、理解孩子。時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孩子遇到困惑時,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聆聽和共情。比如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困擾時,我們父母要做到是做出積極回應,(積極回應=陳述事實+孩子的感受)我們要做個合格的傾聽者,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懂他,孩子在不斷給我們傾訴的時候他自己會動腦筋想解決的辦法,我們要做的只是傾聽和理解,而不是著急為孩子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2、根據孩子自身成長的規律來教育孩子。
? ? ? 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我們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比如在孩子0-1.5歲期間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只有安全感培養的好,接下來孩子其他階段才會發展的好。在孩子的1.5-3歲的探索期,我們要陪伴孩子盡情去探索這個世界,在孩子探索時不要去打斷他,不然孩子以后會注意力不集中…可見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都是環環緊扣的,教育是不可逆的,我們作為老師,作為父母一定要負起責任教育好孩子。
3、拒絕做權威型、縱容型父母。
? ? 當孩子在家庭中遇到沖突時,陳老師舉了例子,“穿雨披事件”以爸爸和孩子的對話展開,列舉了三種父母。權威型父母是不管孩子喜不喜歡穿雨披,為了讓孩子不感冒,都讓孩子穿;縱容型父母是孩子感覺雨披不好看不穿就不穿吧;雙贏型父母即讓孩子穿上雨披,又滿足孩子愛美的需求;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權威型父母,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不能和孩子好好的溝通,以后我們都要時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努力做雙贏父母。
? ?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