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沒有熬夜追《楚喬傳》啊寶貝們?
說實話整部劇真的是美呆。穎寶演技永遠(yuǎn)在線,竇大牙微微一笑本俠就抽過去了。真是帥到心坎兒里面去了呢!還有還有大新哥哥,一如既往的暖,一個行走的暖寶寶。
但是,看著劇里面那美好的陳設(shè),我不禁想懂生活的古代人們都怎么收納呢?畢竟電視劇呈現(xiàn)出來的都是場務(wù)大人們努力的結(jié)果。
來,我們今天就聊一下,智慧古代的人們怎么收納吧。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這種對待食物的精巧心思,也同樣體現(xiàn)在古人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從日常使用的器物,到行旅途中的茶食,一盒一匣無不體現(xiàn)出生活的巧思,即使過去了幾百幾千年,那份過日子的精致,依然讓我們這些后來人受益良多。
中國有萬千雅物,單說日常收納之物,就有套、筒、匣、盒、籃、箱、格……等等不勝枚舉。古人的風(fēng)雅生活,不因時間、地點等諸多限制而妥協(xié)半分,反倒是,越在一些細(xì)微逼仄之處,越能看見他們對生活的要求和趣味。
就讓我們嘗試停下來,看看古人如何與生活中的茶具、筆墨、餐具等各類小器物相處,如何通過這些隨手可見的生活器具,悠然過出一種“中國式的精致生活”。
我們現(xiàn)在叫收納盒,多為盒子裝的物品,但是材質(zhì)為紡織物的居多,再者,就是亞克力(實際上就是塑料制品)。
然而,在中國的古代,收納的物品,為木質(zhì)(個別為瓷器,我們今天先說說以木為基礎(chǔ)的)。
首飾盒,女子的秘密王國
在遠(yuǎn)古時,人們就已經(jīng)知道用“止水鑒容,流水沐浴”,穿貝殼獸牙飾以頸項。不論是古代“雪肌云鬢、面若桃花、氣若幽蘭”的佳人,還是現(xiàn)代時尚風(fēng)情的美女,都會有著一些自己的駐顏之物,裙帶衣裳和簪環(huán)釵佩就更不用說了。然而現(xiàn)代人有化妝盒來裝各式化妝品,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放梳妝用品呢?古代人放梳妝用品的器具稱之為“妝奩(lián)”。
中國的妝奩文化歷史可謂久遠(yuǎn),妝奩精致而款式多樣,既實用性又有藝術(shù)觀賞性。據(jù)史料可知,古銅奩、陶奩當(dāng)時既可作梳妝用具,還可作貯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更多的是古代娘家作為豐厚的嫁妝,送給女兒。少女們每天早晨,從首飾盒里細(xì)心挑選、搭配合適的首飾,用一個首飾盒作為一天精致生活的開始。
哇……想想就覺得美好!想一下啊,那可是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丫頭,低眉垂眼的嬌媚啊~
妝匣又稱鏡匣,很好理解,是因為梳妝必然要用鏡子。按古代的生產(chǎn)力水平,怕是皇帝都用不上楚喬丫鬟房里那么大一塊銅鏡子。而且,古代的水銀極其稀缺,也沒有玻璃,無法制成我們現(xiàn)在用的高清大鏡子。鏡子都是由銅,銀,制成,小小的,一面打磨光滑用于反射人臉,一面用于裝飾。藏于妝匣內(nèi),梳妝時方才拿出。
而且,就像楚喬傳里的楚喬,身份以及化妝程序決定了妝匣單元的多寡。也就是說,古代女子化妝品并不是放在一起的呦!珠釵步搖放在單獨的單元,胭脂水粉也要放在單獨的單元,或者,多個妝匣堆砌在妝臺上。
美式客廳的角落,以彩漆箱子作為茶幾,用來放置垂落的花盆,頗具東方韻味;法式臥室的床位,用做舊的銅把手衣箱為床位凳,時尚風(fēng)韻再添幾許。
曾幾何時,那些古代生活中的箱匣早已被我們遺忘,卻在西式風(fēng)格中找回它們失去的光彩。重新回顧這種中國傳統(tǒng)最常見的、最生活化的家具用品,也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古代人深藏不露的收納智慧。
據(jù)悉,衣箱在中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年以前。形制多為方形,正面有銅把手,兩側(cè)也有側(cè)把手。有些衣箱還會在四角包裹上銅葉,避免磕碰損傷。在古代,衣箱除了用來作為儲藏衣物之用,還用來收納金銀財寶、書籍字畫等貴重物品。在現(xiàn)存的很多古代衣箱中,很多為香木材質(zhì),如香樟木、杉木等。這些木材的特殊氣味具有抑菌、殺蟲的效果,可以防蟲害。珍貴的真絲服裝、字畫等都需要防蟲。因此,衣箱的流行又多了一個實用基礎(chǔ)。
除了實木材質(zhì),古代也常見各種皮箱在皮材質(zhì)上髹漆描花,裝飾華麗,古味十足。由于皮比實木更加耐磕碰、方便隨行運輸。在戰(zhàn)爭的年代,行軍中也常??梢砸姷竭@種衣箱。
除了把衣箱作為日常最常用的收納用具之外,古代中國人還用各種箱子、匣子滿足不同用品的收納需求。其中包括藥箱、鏡臺、官皮箱、轎箱等各種不同的收納箱,分門別類,各有所長,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古代居家收納系統(tǒng)。
藥箱與鏡臺類似,因為專門的物品收納特性,藥箱和鏡臺打開后都有大大小小的收納抽屜,方便存放不同的藥品、化妝品等,并且體型不大,容易攜帶。
古人是這樣送外賣的
古時農(nóng)人耕地,都由妻子兒女把飯送到田間地頭,這時候,食盒便順理成章地出現(xiàn)了。不過古代的食盒不僅裝食物,還承載著風(fēng)俗人情與飲食文化。古時的士紳名流,出門訪友,或參加詩社、文社的活動,與至交把酒言歡,常會事先準(zhǔn)備一些肴食果品作為助興的下酒菜,這其實就是古代的外賣便當(dāng)盒。提著一精美的“便當(dāng)盒”,甚是風(fēng)雅。
風(fēng)雅的例子遠(yuǎn)不止于此。在《紅樓夢》里,食盒的出場率頗高:第41回,寫賈母嫌螃蟹小餃兒太油膩,便到另一食盒里揀了一樣松釀鵝油卷;第62回,寫芳官吃不慣壽宴的面條,廚房柳嫂子另送飯,打開食盒,里面是一碗蝦丸雞皮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腌的胭脂鵝脯……
在這個一次性飯盒稱霸的年代,所幸那些典雅莊重的食盒并未完全湮滅在時間之中。秋天豐收季節(jié),它們最適合裝著豐收的水果;在喜慶場合,食盒用來盛載各式干果小食也很合適,再以絲巾包裹,感覺里面裝了一個世界。
茶器也有“家”
中國茶文化源遠(yuǎn)流長,宋人有“都籃攜具向都堂,蹍破云團北焙香”,陸羽在《茶經(jīng)》卷中之器篇里更把都籃列為收納必備。后來隨著宋代異地舉辦茶會或朋友間茶聚越來越多,古人也喜歡帶著自己鐘愛的行頭,讓“可以茶”成為日常,茶具的收納自然也成為茶人必修的課程。
我們見過價值數(shù)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茶具被收納袋包著,被泡沫紙包著,展示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看著那些亂七八糟的包裝,無論里頭藏著什么驚世駭俗的寶貝,也讓人覺得少了茶道應(yīng)有的雅趣和禮法。所以,為茶器定制一個“家”,不僅能為作為茶友們解決許多日用問題,讓喝茶變得簡單優(yōu)雅。
這個看上去普通的箱子,實際上,它卻是一個包容的世界,活像一個小小的中國。打開的時候,可以看到它里面是一個布局緊湊、自成一體的工作小天地;而合上的時候,它比任何一個整潔的箱子都更具裝飾效果,里面的物品被“藏”得絲毫不露痕跡。
文人出游,太簡單了
中國的古代文房用具,歷經(jīng)唐宋元明之后,在清代形成了鼎盛時期,當(dāng)時除了被譽為“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外,更潛心發(fā)展了許多“文房四寶”的輔助工具。不管是以乾隆皇帝的多寶文具匣還是文竹文具長方盒,無不透露出文人的逸氣。
古代文具的風(fēng)雅延續(xù)至今天,雖然外形有了極大的改變,然而依然保留著濃濃的書卷氣息。這個看上去普通的筆袋,竹條和麻布料兩面拼接,可以裝下數(shù)支大小不同尺寸的筆,外面的竹條也保留了外部飾以一小段竹節(jié)扣子并附加布條用以纏繞布袋氣質(zhì)獨特,不流于俗。我們常常說精致生活,也許透過這些隨手可見的生活器具,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古人的這些生活方式,不僅僅是生活技能,還是一門實用的心靈整理術(shù)。一所房間不正是人心靈的鏡子嗎?生活需要打理得精致,就像打理我們的心房一樣。一種精致的家居生活。
此文來自收納俠和中國精致生活。